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質疑聲中栽倒的季建業

http://www.CRNTT.com   2013-11-05 12:11:14  


 
  據季建業後來向媒體披露,他來南京報到的第一天晚上,就到街上轉—這是季多年來養成的一個習慣,自己帶上地圖,不和任何部門打招呼,深入到各個大街小巷“微服私訪”。季建業來到了中山東路上的地鐵施工現場。周圍一片狼藉。季建業立馬掏出電話,叫來了建委、市政、規劃、城管、公安等多個部門的負責人,要求幾個部門盡快拿出方案,“在國慶節之前”,完成中山東路—漢中路的環境整治提升和景觀改造。

  此時,距國慶節只有約一個月的時間,這讓相關官員感到極大壓力。“這麼大的工作量,在正常情況下,以最快最快的速度施工,至少也需要3個月才能完成。”南京市一位已退居二綫的某局領導告訴《南風窗》記者,但市長下了死命令,大家心裡雖“犯嘀咕”,但也只有拼命趕工期。日夜不間斷施工,則讓周圍的居民頭痛不已。

  上述南京官員稱,“中山東路—漢中路”及此後規模更大的“三中路”(縱貫南京主城南北的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景觀改造,是季建業履新南京市長後的亮相之作,也最能體現季的做事風格:一是,急於求成,“搶工期”必然會違反客觀規律,不僅難以保證工程質量,甚至還會迫使相關人員鋌而走險、人為造假;二是,面對爭議,強力推進,“理解了要執行,不能理解也要執行”。

  這一系列大動作也讓熟悉季建業的揚州幹部們恍惚看到了昔日的光影。季建業擔任揚州市長後的“第一把火”,也是從整治揚州東大門的環境入手的。當時,揚州到處拆遷,灰塵,噪音,擁堵,揚州市民也是怨聲載道。一位與季建業有過多次交往的江蘇政界人士分析稱,季建業把揚州的城市建設當作他最自豪、最重要的“作品”。因此,當季建業轉任南京後,也希望把這一路徑直接“複制”到南京,希望把南京打造成他的又一部“代表作”。如果做成功了,這也會算作季的一大政績,“季建業剛到南京時還不滿55歲,還有希望在仕途上再向上衝一衝”。

折戟南京

  但省會南京的情況顯然更為複雜。這對於一向順風順水、游刃有餘的季建業來說,實在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一位已退居二綫的揚州市老領導對《南風窗》記者說,“說了就算,定了就幹”,一旦他確定下來的決策,不容屬下有任何的討價還價。當年,揚子江路拆遷改造,季建業只給了一個月的時間,當時的工程負責人面露難色,季建業便說:你完不成,我另換他人。

  這種說一不二的強硬作風,在季轉任南京後,一直延續下來。在南京市領導幹部學習班上,季建業說,鎮江金山公園項目拆遷用了3個月、建成用了5個月,一共8個月時間。“我們想想,我們做這個事情,單單議論可能就要8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幹起來以後還要議論,所以說話的人多,品頭論足的人多,好多事情就很難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