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質疑聲中栽倒的季建業

http://www.CRNTT.com   2013-11-05 12:11:14  


 
  南京普通百姓介入公共事務的熱情,也讓季建業所始料不及。“梧桐樹事件”是季履新南京後面對的一起危機事件。2011年3月,因南京地鐵3號綫建設,1700餘棵梧桐樹等行道樹需要被迫“移植”到他處。但此前“移植”的行道樹大多數並沒有存活。對法國梧桐有著濃厚情結的南京市民遂自發組織“散步”活動。地鐵施工被迫中斷3個多月。季建業在事後的一次內部會議上自我檢討說,他當時並不知道要移植多少樹,也沒料到移樹“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否則也不會這麼急。

  季建業一手拍板定下來的另一個大手筆項目—“雨污分流”工程,更是招致各界非議。這項投資180億的浩大工程,未經當地人大的審批,在季建業的一聲令下之後匆忙開工。這也造成了南京主城不少區域幾乎百米就可看到一處圍擋施工、到處都在“修路”的怪狀。這對於原本已有6條地鐵綫同時施工的城市而言,更是加劇了交通擁堵。一旦下起小雨,整個城市道路泥濘一片,交通癱瘓。

  季建業解釋說,現在實施雨污分流難度很大,但是,“如果不下大決心,再過5年,各項成本也更大,施工難度更大”。他希望得到全體市民的理解,“現在忍痛一下,未來幾年對城市環境和品位及老百姓生活質量都會有很大的改善。”

  南京一位規劃專家稱,像雨污分流這樣的浩大工程,這項決策本身不是壞事。但是,解決城市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需要一個長久持續、完善的方案,而不是現在“一拍腦袋立即決定、全面鋪開”。此外,該工程限定在3年內加以解決,仍顯得過於急於求成。

  南京市的一位官員稱,雖然季建業辯稱“雨污分流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裡子工程”,但他希望在其任期內加以完成,仍是追求政績的表現。知情人士對《南風窗》記者稱,家住南京的一些省廳老幹部多次以不同方式向有關領導表達對“雨污分流”工程的不滿。這實際上也是在政治上對季建業的“不信任”投票。

  一位與季建業相熟的政界人士稱,季建業有一種精英意識和“家長心態”,他自認為他力推的事都是為了城市的長遠發展、為了老百姓好,所以,希望市民能乖乖地聽話、忍受“短痛”。

  自負專斷

  據多位官員稱,季建業在工作中一向自負專斷,作風強悍。揚州市一位老領導曾如此評價季建業:“當市長時幹著書記的事;當書記時幹著市長的活”。知情人士稱,季建業在揚州、南京擔任市長時,均與搭班子的市委書記關系有些僵。2008年三四月份,揚州舉辦了一場旅遊節慶活動,邀請多家媒體采訪報道。由於時任市委書記的季建業正在北京的中央黨校學習,於是,中新社記者采訪當時的女市長王燕文,並發表了題為《江蘇揚州“女掌門”煙花三月說揚州》的新聞稿。次日,季建業看到“揚州‘女掌門’”幾個字後勃然大怒,質問揚州宣傳部相關負責人“怎麼回事”、還把他市委書記“放不放在眼裡”。一位曾在揚州市委組織部供職相關負責人透露,季建業主政揚州時的一句口頭禪是“拍(當地方言發音為‘撲’)死他”—無論是面對上訪的群衆,還是其他棘手難題,季的理論是“排除一切阻力,一定要完成任務”,哪怕手段蠻橫無理也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