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金融:財政體制改革的核心

http://www.CRNTT.com   2013-11-15 08:45:33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訊/財政體制改革的“綱”就是預算體制。財政預算體制遠遠落後於其他領域的改革,阻礙了當下中國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

  上海證券報發表招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文章稱,所謂“存量資金”就是指“資產”。談到資產,才涉及“閑置、沉澱”這類流動性問題,不同資產的流動性不同。激活財政存量資金,就是要激活財政資產的流動性。激活存量資金(資產),首先要求對預算體制做根本的改革,突破目前財政資產的“現金制”核算方式,編制財政的資產負債表。

  當下學術界對於財政體制改革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央和地方的財權和事權的重新劃分;另一個是改革和調整稅種,加快稅收體制改革。這些固然重要,但不是改革的關鍵所在,皆因這兩項都是技術性的問題。對於分稅制的功過,以及地方政府的財權和事權的不統一,歷來有諸多批評。無非就是地方的財權多一點、事權少一點,或者中央財權少一點、事權多一點。解決當今中國的財政體制特別是地方財政面臨的根本問題,必須要有新的思路。

  文章分析,什麼才是財政體制改革的重點?本屆政府總理李克強在上一屆政府架構中是分管財政的常務副總理,他對目前的財政體制存在的諸多問題和各種弊端當有深刻的認識。上任以來,李克強總理對於財政體制改革的思路,在多個公開場合進行了闡述,總結起來,有以下三個要點。

  第一,李總理強調,要推進預算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財政的公信力。他指出,要“下力氣推動建立公開、透明、規範、完整的預算體制,形成深化預算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完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控制措施”。綱舉目張,財政體制改革的“綱”就是預算體制。長期以來,中國的公共財政的預算制度嚴重落後於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相對於私人部門而言,公共部門的財政信息披露的質量很低。既沒有通用的會計準則,又沒有嚴格的外部審計。我們的地方政府普遍缺乏財政管理的人才,沒有相應的問責機制。政府官員傾向於通過簡化的財政數據和隨意定義的財政科目,來模糊和掩蓋重要的財政信息。財政預算體制遠遠落後於其他領域的改革(例如企業改革和金融改革),阻礙了當下中國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所以,李總理說要推進預算體制改革,確是切中了問題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