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鋒:現代國家視野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http://www.CRNTT.com   2013-11-18 09:48:36  


 
  從社會權利方面看,這次的改革決定有較多的敘述。比如,“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規範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範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健全社會保障財政投入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預算制度”,“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契約服務關係”,“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等內容,都意在讓公民把應該享有的社會權利在當前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

  如果中國公民能在經濟權利、社會權利兩個主要方面獲得更多的權益,那麼,政治權利、文化權利的訴求也會隨之上升,這就會給執政者造成相當的壓力,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倒逼國家權力部門讓渡給公民政治權利、文化權利份額。如果公民權利的實現與國家權力的控制形成一種動態平衡、相互適應的格局,那麼這個國家基本上就是一個現代國家了。

  但是,一些中國公民也清醒地意識到執政者所描繪的改革藍圖能否有效地實現,還得接受實踐的檢驗。此外,國家權力部門的官員的道德修養水平的高低,公民與國家合作的意願與成效,執政者對現代文明潮流價值的選擇性吸收所引起的誤解和不滿等因素,都會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國家過程中的重要變量。

  能否建成一個現代國家,究其根本,在於每一個中國公民能否實現他的個人自由、權利,並且,當他的個人自由、權利受到他人、企業、社會組織,或國家權力部門的侵害時,他能否受到健全法治的保護。所以,當公民個人在聽到許多人、許多輿論在為執政者的改革決定大唱贊歌時,一定要看一看自己的自由、權利有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合法實現、合法保護,因為衡量改革成效的標準在每一個具有現代國家意識的公民手裡。

  劉鋒為法學博士,獨立學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