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茉楠:新階段須創新經濟治理框架

http://www.CRNTT.com   2013-11-29 10:41:18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訊/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處於周期回落和結構調整的壓力集聚期,這同時體現在經濟總量增長放緩和經濟結構出現調整兩個方面,這使得宏觀政策目標的平衡中,“調結構”與“控風險”的重要性增加。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的新階段,如何在“短期經濟增長與長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間找到“黃金平衡點”是擺在新一屆政府面前的新挑戰。

  2013年中國經濟經歷了上半年經濟逐季走弱,以及確定經濟增速“合理區間”之後,國家隨即推出一系列“微刺激”的政策組合穩定市場預期,三季度GDP增速企穩回升至7.8%,創下六個季度以來最高水平。工業、外貿也同步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9.6%,占中國經濟規模達40%的工業反彈對經濟產出的整體反彈起著重要作用;前9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3.5%,1~9月我國外貿出口同比增長8%,增幅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各項數據回暖顯示“穩增長”政策顯效。

  然而,宏觀經濟回升的基礎並不牢固,內在增長動力不足,國際國內多重因素制約著經濟回升的高度。特別是在邊際效應遞減規律的作用下,擴張性操作的藥效已經有所下降。這意味著,超劑量、大規模的經濟擴張措施,其所能產生的擴張作用也不會達到應有程度。

  首先,經濟回升驅動力主要是政府投資驅動為主。1~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20.2%,較上年同期放緩0.3個百分點,但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同比加快約1.4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增長24.2%,增幅同比加快11.6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長19.7%,增幅同比加快4.3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僅增長18.5%,增幅同比放緩5個百分點。

  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增強,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是55.8%,較上年同期提高5.3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但問題是政府主導的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成分過大,在帶動了2012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反彈之後,基礎設施投資高速增長延續到了2013年的前三個季度,高達近25%的增速已經是自2010年來的最高值。與製造業投資不同,高速的基礎設施投資並不可持續,新的強勁增長動力尚待形成。

  其次,產能周期制約著經濟復甦的可持續性。從產能周期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正在消化2010~2011年大規模投資釋放的產能。我國24個重要工業行業中有19個出現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鋼鐵、水泥等重工業行業產能過剩都比較嚴重。2012年,我國產能利用率為57.8%,產能消化將大大影響工業生產和經濟復甦的可持續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