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圍繞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美日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3-12-07 09:31:42  


 
中國針對美國而非日本

  日本的防空識別區追根溯源是從美國手中繼承來的,而日美之間又存在軍事同盟關係,所以基本上可以認為日本的防空識別區事實上就是美國的防空識別區。從這個邏輯來說,中國此次舉動發出信號的真正的接受方是美國,而不是日本。這是中國在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地區信號,當然這絕不表明中國同美國全面對抗而只是新型關係的一部分。當中國宣布設立防空識別區的時候,正值中國外長在日內瓦同包括美國國務卿克里在內的五國外長就伊朗問題進行磋商的關鍵時刻,中美外長並沒有就此進行正面交鋒。這預示著新型大國關係的合作將著眼於全球層面,而具體問題不會影響全局關係。

  然而,對於日本來說,中國的舉動似乎就耐人尋味得多,作為地區國家的日本將此解讀為中國的軍事擴張,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的反應比美國強烈的原因所在。

  12月3日,美國副總統拜登在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後在記者會上的發言,與安倍首相的發言有明顯的不同。安倍首相講話一開始就直接提及了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問題,並且使用了強硬的語氣,儘管提到之前一直強調的中國撤銷防空識別區要求,但表示同美國確認了不能默認中國試圖通過力量改變現狀的做法,自衛隊和美軍的行動不會變化等等。可是,拜登在講話時,開始用很長的篇幅對日美同盟表示了高度評價,在東南亞救災、防止愛之病等領域日本配合美國表示了贊許,同時也沒有忘記提醒日本普天間基地問題需要解決。隨後,拜登提及了防空識別區問題,對於中國單方面試圖改變現狀表示了深切憂慮的同時,著重指出了中日雙方需要建立危機管理機制,最後他還意味深長地說:“首相先生,如果允許的話請讓我講一句個人的事情,我的父親有一個印象。他說那些非意圖的衝突比有意圖的衝突糟糕的多。”這句話體現了美國對於日本的提醒。

日本不滿美對華不夠強硬

  顯而易見,日本對於美國在防空識別區問題上對中國不夠強硬不滿意,然而這種不滿意並非現在才有,而是一個始終存在的問題。由於日美同盟是一個不平衡的同盟關係,日本的安全外包給美國,日本對於日美同盟的確定性的懷疑就始終存在。奧巴馬執政後儘管口號很多,然而在對外關係上體現出來的更多是抽身。無論是在利比亞危機還是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的不干預政策讓日本對美國的安全承諾感到不放心。為了避免出現日本將擔心轉移到更加自主防衛的方向,美國一方面需要不斷地安撫(reassuring)日本,另一方面又需要及時地提醒(advising)日本,這是美國在美日博弈中的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