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維迎:現行體制對既得利益群體也不好

http://www.CRNTT.com   2013-12-11 10:33:52  


 
  第一個理念陷阱:“中國模式論”

  “中國模式論”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理念,一些人以為我們過去35年走過了西方兩百年的道路在於我們的模式好,我們不僅要堅持,外國人也要向我們學。事實上,我們35年的高速發展是因為後發優勢,我們其實是一種寄生經濟,別人在修路,我們在走路,我們走得快是自然的,並不證明我們比別人偉大,也不證明我們的體制優越。自由體制創造的很多技術和管理方法可以被非自由體制所使用,非自由體制在某個階段可以有很好的經濟增長,但不要以為沒有自由仍然可以持續發展,因為我們現在的經濟是建立在別人自由的基礎上,看看現在所有的技術成就,我們中國人在用在電腦、手機,在開汽車,在上網絡,但這些都是自由體制下創造的,不是非自由體制創造的。抄別人的作業得高分,並不證明自己聰明。

  第二個理念陷阱: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關係

  有人認為中國過去30多年的經驗證明,政治體制不改革,經濟體制照樣可以市場化,經濟仍然可以高增長。我認為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政治體制不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空間比較小。

  中國人過去認為權力是打下來的就有正當性,靠流血犧牲獲得權力就有正當性,但這種正當性現在面臨挑戰:第一,人們越來越不再認為通過流血建立政權就是正當的,年輕一代尤其如此,儘管歷史上大家認為是正當的。第二,即使通過流血建立的政權是正當的,隨著時間推移也不能總吃老本,不能永遠以此為基礎。這其實是儒家的觀點。

  第三,過去中國人接受的一個權力的正當性是,不管你的權力怎麼來,來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什麼、做得如何。如果你給人民帶來了利益,使人民生活安定、幸福,我就擁護你。我想這是鄧小平心裡想到的,他意識到沒有辦法只按原來的權力來源執政,所以要形成新的正當性,就是給人民帶來好處。但現在有一個問題,從民眾的需求來講,物質是一方面,物質生活到一定程度後,人們不會只滿足於物質的東西,如果一個政權只讓你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一定階段可以,但過了一定階段後可能有問題。人需要尊嚴,需要自由,憑什麼不能想、不能說?人們天賦的一些基本權利我們必須承認。如果始終不承認個人的天賦權利,包括言論自由、思想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那我覺得任何統治的正當性都會受到懷疑。這就涉及到民主化,民主化本身就尋找一種新的正當性來源。我想不管怎麼樣,中國要找到一種體制,這種體制的正當性能被人們普遍接受。這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含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