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收購紐約時報,別給醉翁送酒了

http://www.CRNTT.com   2014-01-06 12:18:19  


陳光標“收購”《紐約時報》,醉翁之意不在酒。
  中評社北京1月6日訊/新京報今天登載知名評論員陶短房的文章《收購紐約時報,別給醉翁送酒了》,文章說, 陳光標“收購”《紐約時報》,一個不誠心買,一個不誠心賣,不相幹的人看看也罷,就別跟著自作多情了。既知道人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又何必上趕著給醉翁送酒呢?

  向來善於製造新聞看點的富翁陳光標,又開始折騰了,這次他既不賣空氣,也不搞“光盤”,而是盯住了大洋另一端的《紐約時報》,揚言不論花多少錢,也要給買過來。

  對這樣的驚人構想,許多朋友議論紛紛。照我說,在商業社會,《紐約時報》也並非“非賣品”。它於1851年創刊,1896年就因經營困難瀕臨破產,賣給了如今的奧克斯家族,2008年和2009年,還因“次貸”危機和傳統媒體困境,先後把總部大樓抵押換取貸款,並向墨西哥電信巨頭卡洛斯·斯利姆·赫魯借款2.5億美元。既然如此,陳光標自然也有詢價報價的權利。當然,買賣不外乎利益和人情,一家願買,一家願賣才談得成。

  可就眼下看,《紐約時報》不打算跟陳光標打交道。缺錢不缺錢的另說,就是不想接陳光標的錢,這當然是人家的自由和權利,甭管那招牌是不是金的,人家自己愛惜,別人就不該說三道四。

  不少人嘲諷陳光標此舉不明智,且不說報價《紐約時報》是多麼自討沒趣,收購被回絕就改口控股,控股又被回絕便再改口“收購一個版面”,真心是把經營了162年的《紐約時報》,當成“以書代刊”的邊緣讀物了。

  其實擅造噱頭的陳光標,能把一出出戲演到今天,既不砸鍋又不掉鏈子,還能有底氣作秀、扔錢,何嘗不是“明白人”?當初他玩“光盤”,又何嘗舔光幾個盤子,卻多快好省地吸引了公眾眼球;張尚武事件他付出幾何,卻是事實上最大的贏家,出乖露醜的反倒是別人。此次《紐約時報》收購風波,看似“無厘頭”,不但白費工夫去談了個根本談不成的買賣,且惹出不少笑柄。可陳光標此舉,意在《紐約時報》,還是想捕獲國內外的關注度?若是後者,恭喜他,他的目的又達到了——事實上,就在大家對其“業餘獻演”品頭論足、嬉笑怒罵同時,不知不覺地為他真正想獲得的東西幫著忙。

  所以說,人家一個不誠心買,一個不誠心賣,不相幹的人看看也罷,就別跟著自作多情了:既知道人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又何必上趕著給醉翁送酒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