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屌絲”到“土豪”:新話語背後的大眾文化反擊戰

http://www.CRNTT.com   2014-01-09 14:30:49  


 
大眾沒有“文化自信”

  2013年12月初,邁克爾·桑德爾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這個時候,“土豪”一詞的“能指”正在擴大。而一年前他來的時候,流行的還是“屌絲”這個詞—如今它已經被遺棄了。

  桑德爾,哈佛大學教授,美國人文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當今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哲學家之一。他這一次來中國,雖然拷問的是“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但對“金錢可以買到什麼?”這一命題仍然念茲在茲。

  他來對了,也非常應景。

  2013年的中國,正是桑德爾所闡述命題的一個最好的社會和文化背景:錢買到了太多該買和不該買的東西,它的功能遠遠超過了作為貨幣的功能,並且正在對一個既得利益階層在文化上進行包裝和論證。錢更讓中國社會在精神氣質上變得極為猥瑣、粗鄙。

  那麼,有哪些東西是金錢不能去買的?這是桑德爾的發問。而對於中國的大眾來說,問題變成了:那些用錢來焦慮地表達自我的人,有哪些漏洞是我們可以抓住並反擊的?

  這幾年,中國新富階層—包括權貴、資本階層,他們的親緣群體,比如包養的“二奶”、“小三”,以及豢養的房地產專家,諸如此類—的炫耀性消費,甚至“仇窮”的各種言論和行為一直在刺激有被剝奪感的大眾。資源在不同階層間的不公平分配,對應著大家不對等的消費能力。消費其實是階層關係緊張,以及社會衝突的一個隱喻。“仇富”是非常自然的,因為“仇窮”在先。

  但大眾的“仇富”骨子裡帶著艶羨。他們比誰都想成為他們所“仇”的階層。這是金錢所支撐的社會價值排序的強大威力。他們接受的只是有利於新富階層的那一套文化意識形態,只是按照新富階層的遊戲規則出牌,並沒有“文化自信”。結果是注定的,他們只能在遊戲中被新富階層全面壓倒。

  相應的是,在被刺激、羞辱中,大眾所產生的憤怒,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意識形態支撐。這種憤怒的心理功能,不過是在療傷,一種另類的“情緒療法”罷了。它往往是一個社會中的被剝奪者在心理上保護自己的固定模式。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2012年“屌絲”詞語的出爐和大規模傳播。大眾開始尋找更能在心理上保護自己的方式。

  終於找到了,那就是自嘲。大眾文化自覺利用了這樣一種心理機制:我都對自己下手了,你對我的傷害也就沒那麼大了,同時,我還獲取了道德優勢。這是心理博弈的一個逆轉。雖然大眾仍然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意識形態支撐,但他們在站穩後,借助於群體力量,已經可以出擊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