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2014,中日關係陷冷凍期

http://www.CRNTT.com   2014-01-09 00:14:43  


 
  在處理對日關係方面,中國既有豐富的經驗也有深刻的教訓。當初中日兩國建交,曾經對一系列影響中日兩國關係的重大問題達成默契,現在看來,當初中國國家領導人似乎低估了中日兩國關係的複雜性,試圖以擱置爭議的方式解決彼此爭議的問題。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對於戰後日本的主權作出了非常明確的規定,日本之所以在美國之前與中國建交,或許是為了爭取對日本最有利的結果。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簽訂的舊金山和約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文件,作出了對中國極為不利的安排。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大受益者。舊金山和約雖然規定了日本戰後的主權範圍,但是,卻把琉球群島交給美國托管。上個世紀的70年代,美國為了改善與日本的關係,簽訂了歸還沖繩的協定,把本來屬於中國的領土管轄權交給日本,這是中日兩國關係發展中最大的障礙。現在日本首相利用中日兩國的領土爭端,不斷地製造事端,並以此為借口重整軍備,試圖把日本變成世界上的軍事大國。中國政府的息事寧人政策和擱置爭議的外交立場,非但沒有換來東海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反而使得這一地區變成了中日兩國衝突的導火索。中國必須以大無畏的精神,以更加強硬的姿態堅決捍衛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日本人意識到,如果把中日兩國之間的領土主權爭端作為擴充軍備的理由,那麼,中國一定會奉陪到底。

  當前在中日兩國關係發展方面,存在著許多錯誤的論調。部分學者認為發展是硬道理,解決中日兩國的關係必須依靠自身的發展,只有不斷地壯大自己的力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這種觀點從表面來看富有哲理,但從本質上來說,則是一種徹頭徹尾的綏靖主義。從歷史上來看,中日間的實力對比曾經多次發生變化,晚清時期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中國的海軍裝備並不弱於日本,但是,正是由於當時的晚清政府對日本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對日作戰的問題上缺乏動員能力,結果導致日本在兩國海戰中節節勝利。發展固然是硬道理,但是,在關乎國家核心問題上絕對不能放棄眼前的利益。中國政府必須採取更加強硬的姿態,以切實的行動捍衛國家利益。現在中國的海洋警察巡邏船已經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游弋,中國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改變過去的立場,正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捍衛國家的海洋權益。

  部分學者認為,在處理中日兩國關係問題上,不能讓日本政客從中得到便宜。通俗地說,日本首相從中日兩國的對抗中獲得政治利益,如果中國跟著日本首相的指揮棒轉,在處理中日兩國關係方面缺乏冷靜的態度,那麼,有可能會讓日本首相在日本國內獲得更大的支持。這種觀點的錯誤之處就在於,試圖以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贏得日本國民的歡心。當前日本國內之所以呼喚強硬的政治領袖,是因為日本正處在困難的發展時期。經歷過地震海嘯之後,日本民眾有一種悲觀的情緒,他們呼喚民族英雄,帶領他們重新上路。而日本首相正在極力地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強硬的政治人物,能夠帶領日本國民渡過難關。日本首相之所以在處理中日兩國關係問題上態度強硬,就是要讓日本的普通民眾充分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大無畏的日本首相,是一個敢於挑戰國際秩序的政治人物。現在日本普通民眾需要興奮劑,而日本首相則積極扮演這樣的角色。這是日本國政壇上值得關注的現象,它一方面說明日本正在走向錯誤的道路,另一方面也說明日本可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更大的代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