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話歷史:民國軍閥如何辦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4-01-11 10:33:41  


張作霖有句名言:“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也要辦東北大學!”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訊/從關於民國的史料中發現,過去一向被我們視為不顧人民死活、只顧靠武力爭奪地盤的軍閥,竟也會不遺餘力地興辦救育。無論是在軍閥割據時期,還是在戰亂時期,許多軍閥都十分重視教育。幾乎個個尊師重教,他們的某些做法,讓我們感到汗顔和感動。

陳炯明勸學手段獨特

  民國十年,陳炯明為了推動廣東教育,成立了廣東省教育委員會,聘請當時著名的教育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陳獨秀當委員長,將義務教育和社會教育同時推進。

  那時候,民間比較守舊,沒文化的人不重視教育,有文化的遺老反對新式教育,政府花大力氣建成了國民小學和高等小學,大多數家長卻不願意把孩子送進學校。家長們認為讀四書五經比讀數理化有前途,更看不慣男女同校。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時任廣東省省長的陳炯明聽取陳獨秀的建議,成立“巡回教員”制度,給新式學校的老師發補貼,讓他們在課餘時間輪流到附近的私塾授課,給里面的學生講新知識。半年之後,家長終於明白了新式教育的好處,終於把孩子送到新式學校就讀了。

  陳獨秀還建議陳炯明大搞社會教育,提高成年人的文化修養,陳炯明悉數采納。當時社會教育的手段主要有三種:一、辦市民大學,請文化名人辦固定講座,市民免費入場聽講;二、搞通俗講演,在全省宣講新思想和新式知識;三、設流動圖書館,當時叫做“巡回文庫”,由省政府出資購買一大批圖書,每天搖著鈴巡回於各個街道,讓市民免費借閱。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廣東的教育終於走在全國前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