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的真正潛力在於人的資源

http://www.CRNTT.com   2014-01-14 08:48:23  


 
  分配問題影響到經濟恢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貧富差距。美國目前的貧富差距是上世紀2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最富有的1%的家庭,其收入在2012年占了所有家庭收入的19%,財富占了43%。儘管有各種社會資助,美國在2012年有15%4700萬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金融危機前的樓市泡沫,給了許多人虛假的財富感,這種財富並沒有隨著金融危機的結束而恢復。2009年以來公司盈利和股市價格的上升所產生的盈利,有95%進入了1%最富有的家庭。由於失業率壓力,新就業人的工資反而在下降。同時,電腦網絡和精密加工等高技術產業取代傳統產業的趨勢,也在逐步縮小美國中產階級的人口,擴大兩極分化。美國國會今年的一個重要議題是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這也是政府想要減少貧富差距的措施之一。

  第二個影響是福利制度。由於貧富差距加大,政府不得不增加社會福利來維持社會穩定。特別是因為在金融泡沫時期,政府的稅收相對寬鬆,福利程度普遍提高。金融危機之後,政府儘管債台高築,還是不得不履行已經承諾的義務。歐債危機和美國債務危機,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2014年總統預算中有58%的錢用於社保、失業救濟金和醫保。同時,美國近年內退休人口將大量增加,這就意味著稅務收入的減少和福利義務的增加。格林斯潘最近說,國家福利主義已經構成了對資本主義的威脅。法國要對年收入百萬的人徵收75%的稅,也是出於這種狀況的無奈之舉。

  貧富差距懸殊和國家福利負擔過重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影響到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創新的積極性。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任何有利於發展的經濟要素,都要通過人的經濟活動才能得到開發和綜合,物質的自然潛能才會轉化為社會的經濟現實。在經濟活動中,對收入過低的人來說,一方面,絕對收入不能提供發掘創造力的自由和空間,另一方面,相對收入水平會打擊自給自足的尊嚴,並抑制發揮內在潛力的積極性。對賦稅過高的人來說,即使絕對收入遠遠超出其他大部分人的水平,相對過高的納稅比率,還是會削弱進一步開拓事業的動力。

  人是經濟發展的真正動力

  文章認為,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是人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社會變革的進步體現在讓更多的人能夠利用科學技術進步的成果,更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為自己、家庭和社會創造更好的生活。這種內在的生機是人們願意接受挑戰,承受創新帶來的變化和不確定性,運用自己的個性、想象、信念和知識來創造新現實的根本動力。真正成功的社會變革是能夠煥發草根階層生機的接地氣的變革。

  中國經濟的真正潛力在於人的資源。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也就在於人。先進的經濟制度是能夠在更大程度上發揮更多人的創新能力,能夠將尋租和腐敗現象降到最低點,尊重法律和產權,保障人們在經濟上和精神上自由享受創新成果的制度。能夠讓更多的人通過自己努力和貢獻而分享到經濟發展成果的經濟模式,就是更先進的模式。人在經濟發展中,不僅是勞動者和消費者,更是發現新資源、接受新理念、創造新消費的改造者。舉例來說,因為人們發現了矽晶片的電子屬性,在沒有增加任何新的自然資源的情況下,創新者就改變了全球的經濟結構和消費習慣,減少了產出對物理資源的依賴。

  經濟轉向內需,理應不是說要按照過去的增長模式,用內地的需求來代替國外的需求。過去經濟發展在“四高四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和“低產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的情況下,產品在國際上仍然有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勞動成本低廉。所謂“人口紅利消失”和“路易斯拐點”的討論,其實還是以外向經濟為基矗以低廉勞動力為基礎,勢必會阻礙勞動者在各個環節上參與提高效率和降低投入的創新。從外向經濟到內需經濟的轉化,從根本上說,就是參與經濟活動的人不再只是創造財富的主體,而且是市場消費財富的主體。他們的需求會影響到產品的品種、數量和質量;他們的參與會決定創新的程度和生產力的水平。這是“改革紅利”同“人口紅利”之間的區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