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14-01-17 09:34:14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國債收益率曲線”,央行有關人士在解讀時提出,放開存款利率限制是利率市場化最終的一步,在這一步進行之後,就可以做到由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在競爭性的市場中自主定價,發現和決定市場的均衡利率,從而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

  財經雜誌發表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陳炳才文章認為,存款利率市場化不是利率完全市場化的標誌,也不是利率市場化的結束。

  利率市場化完成的標準

  文章稱,不了解利率體系和功效的人也許會認為,存款利率放開了,利率市場化就完成了。事實遠非如此。
貸款和存款利率是商業銀行的利率,存款利率市場化了,也只是商業銀行的利率完全市場化了,商業銀行通過市場機制可以自主定價,從而形成一個市場價格。

  但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後的價格未必是市場均衡價格,也未必是市場決定的價格,因為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機制或利率形成機制並不清晰,即商業銀行的利率是根據什麼機制形成的?這個問題沒有回答。因此,存款利率放開不是利率完全市場化的標誌,即使存款利率放開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依然沒有結束。

  利率市場化完成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利率市場是統一的,資金價格是統一的,而不是多元的、多重的。比如,中國曾經有過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的階段,生產資料的價格市場化就沒有完成,中國也曾經有過人民幣匯率多軌制的情況,有官方匯率,有調劑匯率,有黑市匯率,匯率市場化就沒有完成。股票也有過多軌制價格,國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不同股的價格不同,這些都是市場不統一、價格不統一的表現。

  利率市場化是否結束,是否完成,還需要看利率是否存在多重價格,資金市場是否統一,如果商業銀行的資金依然區分為數量管制和非數量管制,表內和表外的資金價格就很難統一,即使放開了存款利率,也不能說利率完全市場化了。表外業務的資金價格可能高於甚至遠遠高於正常的資金價格,或者完全相反。這是因為被管制的資金數量有限,而脫離管制的資金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央行利率能夠有效地發揮調控作用,具有敏感性是利率市場化的根本標誌。貸款存款利率是商業銀行對存款人和貸款人的利率,是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價格的市場化,不能說商業銀行的存款貸款利率市場化了,利率市場化就結束了。還有商業銀行、金融機構資金交易價格——資金拆借利率的市場化,即使這部分利率市場化了,不過是金融機構的利率市場化,不是全部利率市場化。

  利率體系中,起重要和決定性作用的是中央銀行利率,中央銀行的利率是基礎利率,是市場調控利率,也是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利率,商業銀行和市場的資金價格——利率都是跟隨央行利率變動而變化的。

  因此,利率市場化的真正標誌是中央銀行的利率實行了市場化,這才是完全的利率體系的市場化。央行利率市場化的標誌是什麼?市場對央行利率的調整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央行利率的調整在市場形成了有效的傳導效應,否則,即使央行形成了調控利率,但這個利率不能有效引導市場資金配置,利率市場化依然沒有完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