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014中國經濟可能爆發危機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1-26 09:36:28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訊/中國經濟的大改革與大轉型,世界經濟的政策大轉型與大改革,以及全球經濟周期性力量的輪轉,這三大力量決定了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框架。這也決定了2014年宏觀經濟具有“底部修復”的運行特征。

  2013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特點

  不僅宣告了“2013年中國崩潰論”的失敗,同時也沒有出現持續性的反彈

  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基本上延續了2012年“底部波動”、“復甦乏力”的局面,宏觀經濟景氣狀況相對穩定。與其他年份相比,2013年有以下幾個特點值得關注:

  從短期經濟運行和發展趨勢來看,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表現不僅宣告了全球悲觀主義者所持的“2013年中國崩潰論”的失敗,同時也沒有證明樂觀主義者在2012年底所持的“中國周期逆轉論”。中國宏觀經濟一方面沒有出現系統性風險全面爆發、經濟增長直線下滑的局面,但同時也沒有在反周期的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出現持續性的反彈。這種底部小幅波動的宏觀狀況有利於大改革的推出。

 出口在發達國家經濟小幅改善和新興經濟體持續惡化的雙重作用下,呈現出“前弱後穩”、“持續低迷”的態勢,外部不平衡的逆轉幅度有所減弱,但外需對於GDP的貢獻依然為負。世界不平衡的持續逆轉對中國結構調整帶來的壓力依然較為明顯。

  消費擴張並沒有如政策承諾那樣取得收效,相反,落實“八項規定”、“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四風整頓”等的持續開展以及收入增速的明顯回落直接導致2013年消費疲軟,增速回落幅度較大。中國並沒有從危機前的“出口-投資驅動型模式”轉向“消費-內需驅動型模式”,而是向“信貸-投資驅動型模式”轉變,內需的穩定依賴於信貸與投資的擴張,可持續性進一步弱化。

  供給結構出現明顯的變化。第三產業的持續擴張是2013年宏觀經濟穩定的核心,其對GDP增長的貢獻第一次超過第二產業,貢獻率接近50%,並使2013年就業狀況出現超預期的反彈;第二產業的復甦依然受到產能過剩、需求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但低迷的狀態有明顯的改善;第一產業增速的明顯回落是2013年值得高度重視的事件。在蔬菜價格以及肉禽價格持續上揚的帶動下,中國CPI的回升證實了第一產業供給滑坡帶來的宏觀衝擊不容忽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