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再論馬、習會面的可能與時機

http://www.CRNTT.com   2014-01-27 09:10:45  


蔡逸儒
  中評社北京1月27日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日前撰文《再論馬、習會面的可能與時機》表示,既然連、胡二人已經完成國共兩黨對話,馬、習二人如能實現領導人的正式會面,自然更是兩岸關係史上的一大盛事;只要二人會面能為國家發展、對海峽兩岸的民眾以及後代炎黃子孫帶來最大的幸福與利益,相關各方不但應該加以支持,還要努力促其盡早實現。

  外界一般認為,去年簽署的兩岸服貿協議是兩案關係中的一項重大成就,而吳、習會,蕭、習會中,台灣有關一國兩區、一中架構的表述說明了台灣的立場,而習近平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中有關兩岸爭議不該一代代傳下去的說法,則是表明了北京的態度,另外去年APEC會上,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以官職互稱也是個重大突破,意味著兩岸關係未來會有些不一樣的發展,增加了外界的想象空間,值得肯定。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馬英九總統去年宣示要實現的三大年度工作目標,如深化兩岸交流互動,設立兩岸兩會辦事機構,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現行法律中的歧視性條款並未完全實現,而兩岸服貿協議直到目前為止仍然卡在立法院中,若再加上今年台灣將進入政治旺季,年底的七合一選舉會使得政府在處理敏感的兩岸關係時更形綁手綁腳,所以一般認為,馬英九政府明年的大陸政策將會轉為消極保守,除了持續推動未完成的工作之外,應該不致再有太多的亮點或突破。

  誰知去年12月19日,馬英九在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卻突然首度公開表示,他願意爭取參加於2014年秋天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推動兩岸關係的突破,創造歷史。從專訪的內容看來,馬英九顯然是有備而來,他高度讚揚了APEC的彈性,“在APEC不是專門與大陸接觸,雙方的壓力都會小,稱呼都是領導人,所以很多事情都可以順便進行”。他強調,“不管APEC在哪裡,如果能去,我都願意去”。馬英九難得的表現相當積極與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