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文化極品”招魂:中國傳統文化不是器物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4-02-26 14:41:28  


 
04 傳承文化精神 不是要傳承玩弄器物

  文化無極品 傳統文化不是供人把玩的器物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在精神,是一種延續千年的價值體系。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應從這裡著手,而不是停留在表層。近年來,傳統文化成了熱門,各種國學大師、氣功大師競相登台,甚至還有文化學者恬不知恥地站出來,搖旗呐喊。中國厚重的文化,在當代人的眼中,只剩下了漢服、昆曲、書法、普洱茶了。還有人買幾個古董放家裡,以為能增加自己的品位,並將這種行為看作是“傳承傳統文化”。其實,這和真正的傳統文化根本不搭邊。

  三百多人的漢服表演,不過是一群戲子在商業驅動下玩的把戲。扒開他們的漢服,裡面穿的是西式的內褲、胸罩,腳下穿的是西式皮鞋。所謂傳承文化,搞得不倫不類,形式同而實質異。他們停留表層,還以為穿上裙子就成日本人,披上被單就變成古希臘人了。用“三大文化極品”概括中國文化的行為,也算是戲子玩的把戲。當前的文化人,除了在公眾面前會表演流淚外,更會表演酸腐的文化情懷。中國文化中原本就沒有所謂的極品,只有人才有極品。

  如果將昆曲、書法、普洱茶定位為中國文化的命穴,這是不是意味著,“大褲衩”是國台的命穴,“大男根”是黨報的命穴,“鳥巢”是奧運會的命穴?如果是,三者放在一起,是不是當代中國性文化的命穴?別把“三大命穴”抬得那麼高,這種對實物層面文化的過度宣揚,背後多少有商業動機,有越出文化底線之嫌。傳承文化,少聽極品人談論極品物,那樣只能是玩物喪志。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任重道遠

  最近幾年,傳統文化呈現復興的態勢,但中國人復興傳統文化的行為讓人搞笑,如孩子們穿著古代衣服搖頭晃腦讀《論語》,還有就是把一些被淘汰的漢字搬進漢語比賽中。這些行為愚不可及,與傳承傳統文化沒多少關係。這些行為要麼是出於商業動機,要麼是出於表演動機,沒多少情懷性的東西。有些地方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從台灣引進教材來教國學。上次台灣行的過程中,李家同告訴騰訊文化,台灣地區的國學教育問題百出,希望大陸不要盲目學習。這些引進教材的行為對傳承文化沒多少裨益。

  傳承傳統文化,最重要的一點是,把那些融入到我們血液中的倫理與價值觀念總結出來,結合時代情況傳給後人。要讓中國人知道,哪些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地發揚這些精華。傳承傳統文化不是怎麼去說,怎樣去演,而是在工作生活中,怎樣去做。這是嚴肅的事情,而不是兒戲。把這些價值觀念一代有一代傳下去,讓中國人的精神氣質有時代性也有民族性。無論穿什麼衣服,喝什麼茶,看什麼戲,只要懂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國人的精神氣質就一定不一樣。

  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慢慢受到侵蝕。這是非常可怕的時代潮流,需要國人為傳統做點事情。傳承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是,總結出傳統倫理與價值的核心,將這些元素,提煉成普適的價值。價值觀念的傳播與影響比服飾、普洱茶、戲曲、書法要深刻得多。與其停留在表層,玩物喪志,不如深入內核,擔當傳統士大夫的情懷,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文化奠定人的格局,人的格局決定了氣度,氣度決定了能走多遠。中國人應該傳承傳統文化,在世界上奠定大格局。

  結語: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人本的倫理與修齊治平的價值觀。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要發揚有時代元素的傳統倫理與價值。那種將服飾、戲曲、書法、普洱當作文化極品的行為,是玩物喪志的行為,要不得。

  来源:腾讯文化观察2013-12-04 第188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