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鋒:中國高風險社會需要何種價值觀

http://www.CRNTT.com   2014-03-04 11:06:07  


  中評社北京3月4日訊/財經網今天登載學者劉鋒的文章《中國高風險社會需要何種價值觀》,文章說,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一種公民自發演進、總結出來的根本準則和行動標準,不是某個政黨、組織強行推進能達到效果的。特別是在風險社會,如果推行不好,還可能會加劇社會的斷裂和衝突。要想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有點效果,就看看人心都在向往什麼,心靈的底色是什麼,心靈的安全感在什麼地方,人性的本質是什麼。在此,做一做公民素養培育方面的功課,讓公民的權利受到切實的尊重,讓公民的行動有法治規則可循,應該會讓身處風險社會的人“心安理得”些。詳論如下:

  人欲之大,蛇吞象。吃飽了肚子,還得讓心靈感覺到意義,所謂身心健康。

  然而,身心健康,實在不易。在一個快速湧動、炸裂的風險社會中,身體消耗太大,心靈也霧霾叢生。如此境況,活著就是受罪,仿佛印證了佛家箴言。用作家閻連科的話說:“今天的社會最不穩定的是所有的人心,每個人的內心都極其分裂,人性的崩潰已經到了邊緣。”用官方學者的話說,今天的中國進入了一個極度不公正、高風險的社會。

  人心分裂、不公正、高風險的社會,為每個中國人設置了一個生存的背景條件。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就像政府長了一張醜陋的臉,怎麼都不想看它,即使它做了好事,也不喜歡它。因為曾經被它欺騙、欺壓、推諉的經歷還留有陰影。因為政府的手伸得太長,管了不該管的事情,拿了不該拿的錢,使市場的自由、個人的權利、法治的尊嚴蒙羞。比如,當市場人士憑借才智搞了個餘額寶、理財通,幫助個人多拿點利息時,政府方面的人士立刻站出來說,這危害了國家的經濟安全。“大帽子”老是亂扣,誰喜歡這樣的人、這樣的政府?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私人信用成長坎坷。在市場化的社會中,自私成了光明正大的價值。為了自我價值的最大化,不惜運用人情關係網和潛規則,把金錢作為衡量價值的根本標準。一棟房子值多少錢,一輛豪車值多少錢,一幅名畫值多少錢,一件古董值多少錢,一個項目投資多少錢,一個課題申請了多少錢,一個新娘值多少錢,和一個女人上床值多少錢等等。為錢而不要信用的事情常有,在街上扶一個摔倒的老年人起來,都害怕。有些人為名利,上了春晚的舞台,都假唱。有些人為了個人升官發財,可以把公權力用到極致,可以用“詩情畫意”彰顯自己無比醜陋的貪欲。金錢欲望之河,如脫繮野馬,直有衝破堤岸、淹沒一切的架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