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金融:利率市場化步入快車道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8:44:07  


 
  利率市場化加劇銀行競爭

  文章分析,如果以利率市場化的大框架,來看待今天各類金融創新(包括影子銀行、銀行理財、同業業務以及熱得發燙的互聯網金融等),對其未來的發展以及對銀行業的影響,有以下幾個初步判斷。

  首先,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已明顯加快,金融業創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發真正意義上的“脫媒”,銀行會受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當然,從起點上來看,中國銀行業在金融體系中所占據的比重,及其混業經營的程度(就大銀行而言),要遠高於美國利率市場化時期,因而銀行應對競爭的能力或許更強。當然,實際情況是否如此,還需觀察。

  第二,銀行業內部競爭加劇,分化將迅速加大。外部金融創新最主要的影響,不在於會產生多大的直接衝擊(對銀行業務的分流),而是間接加劇了銀行業內部競爭。在過去一段時間,一些銀行紛紛推出了類似餘額寶的產品,而監管者一改以往對高息攬存的嚴格限制,罕見地保持了寬容。監管強度的鬆動給一些有能力、也有意願參與市場競爭的銀行提供了一次擴張軍備的大好機會。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這部分銀行的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而其他銀行,特別是眾多中小銀行,則會受到較大衝擊。

  第三,銀行業風險會明顯上升。餘額寶等金融工具的出現,儘管不一定會導致這些資金完全流出銀行體系,但對資金成本和流向還是會產生不小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在此類產品得到廣泛接受,以及銀行類似產品大規模推出後,儲戶的利率敏感程度將顯著提高,活期存款作為銀行最穩定和成本最低廉資金的時代,或很快一去不返。銀行整體的資金成本會大幅上升,穩定性也可能顯著下降,流動性風險問題將愈發突出。

  第四,銀行業務結構調整步伐將加快,需要密切關注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面對資金成本的明顯上升,以及流動性風險加劇,銀行的業務結構必然發生重大的調整。在負債方,對主動負債的依賴會有所提高。在資產方,銀行會調整客戶結構,以提高貸款議價能力。此外,還可能大幅壓縮資產的期限結構,以規避利率風險。從國際經驗看,期限較長的貸款(特別是住房按揭貸款),在利率市場化中的風險尤其突出,美國儲貸協會危機便是典型的案例。對中國銀行業來說,在利率市場化加速時期,重視此類長期貸款的風險,並適度進行控制和調整,是降低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的必然選擇。

  應對利率市場化挑戰

  文章認為,對銀行來說,應積極應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挑戰。不管你喜不喜歡這些創新,也不管你如何去界定,該來的始終要來。所以,正確的態度,是積極應對。在發展戰略、經營理念、風險管理以及產品創新方面,進行全面的調整,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在利率市場化加速的情況下,對一些故步自封的銀行,這種調整已刻不容緩。

  對政策當局來說,應適應利率市場化發展,優化監管規則。在總結眾多的經驗和教訓後,絕大多數國家都認同,利率市場化的過程必須輔之以適當的再監管(re-regulation),方能避免出現巨大的風險。在這個意義上,利率市場化既非簡單取消監管,也非對金融創新聽之任之,而是要根據風險的變化,在放鬆原有管制措施的同時,及時建立新的監管規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