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雙重匯率壓力的挑戰與突圍

http://www.CRNTT.com   2014-03-11 09:32:52  


這些壓力,其實都是來自於一個關節點:人民幣對美元缺乏彈性、總體升值導致實際有效匯率高估。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訊/美元匯率進入升值通道、日元匯率大幅貶值、人民幣面對強勢美元持續升值,是2013年以來國際金融市場三大令人關注的現象。

  第一財經日報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文章表示,這種匯率變動格局會給中國帶來“雙重擠壓”:

  從美元升值來看,由於人民幣對美元截至目前仍是總體升值,美元反彈客觀上造成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更快升值。數據顯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上升會壓低中國整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美元匯率升值會對中國經濟構成緊縮。

  從日元貶值來看,數據顯示,日元貶值誘發了韓元的跟隨走弱。由於韓國產業結構與中國重合度較高、競爭性較強,其產業結構也是中國希望躋身的上一個產業階梯,韓元的弱勢將直接阻塞中國產業升級通道,加大了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名義匯率變化

  文章稱,2013年以來,國際金融環境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美元匯率呈現出更加清晰的探底回升態勢,日元匯率則在所謂“安倍經濟學”的驅動下大幅貶值,而人民幣則逆勢走強。

  對於美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美元指數下稱“DXY”已從2008年4月22日的最低點71.3震蕩上升,最高甚至突破了842013年5月22日,目前雖有所回調,但仍在80左右,進入升值通道的態勢已較為明顯。

  對於日元,美國次貸危機之後,日元對美元總體升值,並在2011年10月28日達到75.1的峰值,此後一直徘徊在70~90之間,隨著2012年12月安倍晉三上台推出以“量化寬鬆”為核心的所謂“安倍經濟學”,日元匯率快速貶值,目前已達到103的很低水平,相對於本輪危機後的最高點貶值接近30%。

  對於人民幣,則是面對總體走強的美元繼續升值,截至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1274。實際上,大致自2011年8月以來,人民幣就在美元總體升值的背景下,遇強亦強,總體上持續升值。

  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化

  文章指出,從刻畫匯率變化對一國經濟競爭力影響的角度,將本國和主要貿易夥伴國內成本的相對變化、本國貨幣名義匯率和主要貿易夥伴名義匯率的相對變化兩個方面考慮在內的實際有效匯率變化,是更為準確的度量指標。

  對於美元,除了國際上廣泛採用的由國際清算銀行計算的實際有效匯率下稱“BIS”,2010年=100,美聯儲還自己獨立測算了兩個美元實際有效匯率指數1973年3月=100,即對主要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指數下稱“Major”和廣義美元實際有效匯率指數下稱“Broad”。通常,四大指數的變化態勢兩兩相近:DXY與Major相近,而Broad和BIS相近。而兩組指數表現出的最大差別就是2013年以來走勢的不一致:前者2013年以來總體上升,而後者則基本持平甚至還略有下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DXY和Major指數籃子中僅僅包含了少數發達經濟體,而Broad和BIS籃子中則包含了更多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一躍成為其中權重最大的經濟體,權重超過20%,幾乎是其他新興經濟體此處包含石油輸出國的總和除中國外的其他新興經濟體權重,在Broad中為24.4%,在BIS中則為20.3%,為全部發達經濟體權重之和的一半歐元區、加拿大、日本、英國、瑞士、澳大利亞、瑞典七大經濟體的權重總和,在Broad和BIS中分別為44.0%和46.0%。因此,2013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構成了兩組指數出現分叉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