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有必要實施定向寬鬆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4-03-19 08:48:21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訊/當前,全球經濟在經歷了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衝擊後逐步走向復甦,由此也進入了一個錯綜複雜的恢復與調整新階段,而中國經濟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三期叠加”,這既需要解決老問題,又要不斷解決新問題,政策不能過於剛性。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從未來中國金融貨幣政策取向上看,既要保持政策總體穩健,也要實施定向、定量和定期的適度寬鬆政策,完善流動性風險治理並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求。貨幣政策應充分估計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複雜性,要充分考慮流動性與實體經濟、短期流動性與長期流動性,以及利率政策與匯率政策之間的平衡。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經濟減速叠加風險暴露,因此,管控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迫切。2008年以後,政府4萬億資金大量進入基礎設施等中長期投資領域,而我們傳統上並沒有中長期融資渠道,銀行體系大都是短期融資,這就造成嚴重的金融錯配。2014年是融資大年,前期債務到期壓力非常大,並且集中到期使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加大,高利率環境下的“去杠杆”也會加大實體經濟的存量債務壓力。特別是近一時期,有關房地產開發商大幅降價、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以及局部地方債、影子銀行資金鏈可能斷裂等風險對貨幣金融政策提出嚴重挑戰。因此,需要採取綜合性金融管控措施,在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同時,也需要操作手法上的創新。

  一是打開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空間。貨幣操作要更具前瞻性、及時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靈活使用再貸款、再貼現、SLO和SLF、定向央票等定向調節工具,通過“放短抑長”的操作方法,保證貨幣市場短期流動性平穩,同時適當鎖定中長期流動性。此外,可以通過央行資產負債表操作,針對不同機構甚至實體經濟部門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流動性管理。

  二是實施定向“點貸”支持實體經濟。創新金融工具和手段,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實施定向寬鬆和結構性信貸政策,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對不符合產業導向的金融機構,可通過發行定向票據等方式緊縮其流動性。

  三是在考慮全年貨幣信貸增長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央行可以調整貨幣和信貸的月度分布,以緩解信托集中兌付的壓力,避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