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烏克蘭的“民主”病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9 11:50:59  


作為蘇聯的繼承者之一,烏克蘭也繼承了蘇聯複雜的民族關系,不大的國家境內竟生活著大大小小130多個民族
 
  在宣揚“種族滅絕”的同時,烏克蘭反對派和民族主義者企圖通過推倒列寧像,割裂烏克蘭與蘇聯的歷史聯繫。但告別列寧之後,又有別的什麼形象能把烏克蘭境內所有民族凝聚起來呢?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竭力想把詩人塔拉斯·舍甫琴科塑造成烏克蘭的莎士比亞,製造新的民族認同。但舍甫琴科和俄羅斯等少數民族毫無瓜葛,況且其一生反的不過是沙皇的專制統治而已,和列寧幹的是同樣的事情,後者也同樣利用舍甫琴科作過宣傳,讓烏克蘭人深信沙俄是各族人民的牢獄。

  這樣一來,去蘇聯化就破壞了烏克蘭各地區各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也激化了烏克蘭和俄羅斯這兩大民族的矛盾。俄羅斯人在烏克蘭總人口中占17%,這並不是一個可以被忽視的數量。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比例甚至說明不了俄羅斯人在烏克蘭的真實影響。俄烏兩族人民長期以來共同生活,血早就流到了一起。網絡上通常把俄羅斯人稱為“大毛”,烏克蘭人稱為“二毛”,而俄烏混血的“一點五毛”在烏克蘭境內則比比皆是,他們雖登記為烏克蘭人(同中國一樣,前蘇聯的少數民族也有種種優惠政策),但仍以俄語作為母語,就連季莫申科都有著一半的俄羅斯血統。以國家行為進行的反蘇反共最終反俄的宣傳,令俄羅斯人與基輔當局離心離德。

  由於烏克蘭私有化、市場化取向的經濟改革遭遇災難性的失敗,這種“憶苦思甜”式政治宣傳最終卻讓人不得不“憶甜思苦”。在政治上受氣,在經濟上受罪,但凡時機成熟,脫烏入俄不過是必然的選擇。

  三、不切合國情的選舉制度進一步激化矛盾

  烏克蘭的議會選舉制度經過多次修改,目前實施的是簡單多數制和比例代表制混合的選舉制度。議會中的450個席位,一半分配到各個選區,候選人只要在該選區獲得多數就可以直接當選議員;另一半則根據全國範圍內的得票情況在各個政黨之間按得票比例分配議席。

  這種以選區為基礎的選舉制度在西方一些民族成分比較單純、政治秩序比較穩定的國家的確能夠更好地保護地方選民的利益。但是,在烏克蘭這樣地域衝突、民族矛盾都很尖銳的國家,這樣的選制無異於火上澆油。一個政黨如果聲稱代表某一個群體利益,往往能夠在特定的選區穩定當選,而如果標榜“自由主義”、“共產主義”等“普世性”意識形態,基本上就只能去競逐僅占一半的比例議席了。

  最近一次的2012年議會選舉把這種情況反映的淋漓盡致。公開聲稱自己代表東部俄語區的地區黨在總得票中僅獲得30%選票,但在東部選區幾乎全部取勝,一下子獲得了半數以上的選區議席,加起來在議會中就占到了40%以上。而自由主義政黨“打擊黨”只獲得6個選區議席,共產黨則甚至一個選區都沒有拿到。

  由於烏克蘭國內缺乏最基本的政治共識,各政黨的政見也趨向極端。在“兩大三小”的五個主要政黨之間,相互的分歧可謂天差地別。兩大黨地區黨和祖國黨分別代表了東部和西部兩種地方主義,而三小黨則體現了自由主義、共產主義、極端民族主義這三種政治光譜中最極化的意識形態。這就呈現出西方政治學所謂的“極化多黨制”特征。按照東部—左翼和西部—右翼劃分的政治營壘之間涇渭分明,毫無妥協餘地。同時,政黨反過來又塑造了選民。通過煽動性的宣傳鼓動和對抗性的政治運動,地區之間、意識形態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