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烏克蘭的“民主”病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9 11:50:59  


亞努科維奇占地140公頃的豪宅全景
 
  且不說這種看法本身有多麼幼稚,烏克蘭投向西方這一行徑也是俄羅斯無法容忍的。在二戰中,蘇聯西南方面軍近百萬大軍在基輔城下和德國人全部拼光也不肯東渡第聶伯河而去。這是由於俄羅斯文明的發祥地就是基輔地區,烏克蘭和基輔之於俄羅斯,就相當於陝西省和西安市之於中國。同時,烏克蘭地區又像一把尖刀直插俄羅斯心臟,假如烏克蘭成為歐盟甚至北約成員,那俄羅斯人賴以擊敗拿破侖和希特勒這些西方侵略者的戰略縱深將不複存在。因此,烏克蘭問題既關乎俄羅斯文明和東正教世界的尊嚴,也涉及到俄羅斯民族生死存亡的核心利益。

  除了政治因素,在經濟上烏克蘭同樣不能脫離俄羅斯單獨存在。烏克蘭經濟既離不開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也需要俄羅斯作為對外貿易的最主要市場。因此,務實地講,烏克蘭除了向俄“一邊倒”並沒有第二種選擇。而“倒向西方”這張牌只不過是和莫斯科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已。這張牌就像核武器一樣,只有沒被使用的時候才具有作用,真正打出去,那帶來的就是災難了。

  但要同俄羅斯和西方兩頭侃價,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國內必須充分團結,在國際舞台上用一個聲音說話,可這是烏克蘭不具備的。國內的兩極分化恰恰給了各方插手烏克蘭內政的機會,甚至國內政壇明顯地以親俄和親西方分割陣營,國內政治完全國際化。於是,烏克蘭的票決民主制度連其存在的最起碼的基礎都不存在了:這種制度究竟是真正代表選民的利益,還是俄羅斯與西方爭鬥的角鬥場呢?

  除了上述種種帶有“烏克蘭特色”的問題,東歐國家特別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轉型所帶有的普遍性問題在烏克蘭同樣存在。例如,在經濟上,烏克蘭實行的市場化、自由化、私有化改革收到了“立竿見影”效果,獨立第二年即1992年通貨膨脹率就達到了2150%,到了1993年更是急劇上升到10256%。這樣的經濟改革只需用兩個字就能概括——“災難”。在政治上,不適合烏克蘭國情的票決民主政治所保障的自由實際上只是官僚和寡頭無法無天的自由,烏克蘭反對派這邊剛抄了亞努科維奇的豪宅,讓世人大吃一驚;對面立馬抖出了季莫申科的豪宅,同樣令人大開眼界。

  □ 結 語

  可見,瓦解一個僵化的共產黨政權很容易,只需要幾只大老虎在別洛韋日森林裡開個短會就可以了,而要真正建立一個鞏固的民主政權卻很難,至少需要公民對政治有最起碼的共識,政黨對選舉有最起碼的尊重,國家對內政有最起碼的自主。否則簡單化的票決民主,只是把一群天天罵執政黨的反對者換上台成為統治者,再加之廣場政治的催化,甚至造成國破家亡的局面。烏克蘭的今天就是很好的樣板。

  (原文鏈接:http://www.guancha.cn/DingZuoXiang/2014_03_19_214916_s.shtml)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