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雲:中國為何不著急設立南海空識區

http://www.CRNTT.com   2014-03-20 12:00:05  


 
  空識區並不是哪一個國家的特權,國際法上也沒有規定,中國應該清楚這一點,然而長期以來沒有宣布劃定空識區,主要判斷可能還是考慮沒有到需要向美國如此清晰地發出信號。2012年以來,中日圍繞釣魚島的海洋安全形勢嚴峻背後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壓力促使中國做出了決定。(當然中國海上力量的發展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底氣。)雖然判斷中國的決定有效性尚為時過早,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對美威懾作用產生了一定效果。日美對於中國東海空識區的不同態度體現了這一點。日本不僅表示不承認,不接受,而且要求中國撤銷,並指示本國航空公司不要向中國提供飛行計劃;與此相對照的是美國僅表示不承認,不接受,並未要求撤銷,而且允許向中國提供飛行計劃。

  美國國務卿克里2013年12月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的一番話,體現了美方的態度,他說:“我們不認為當前的局勢(設立識別區)是一個緊張的升級。我們並沒有對中國持有什麼特別的看法,但當中國採取單方面動作的時候要說明我們的立場,這就是我們關於識別區的看法。我們不接受,這就是我們對應的一種方式。”他還說:“一個國家有權利劃定識別區,但是需要通過磋商同國際航空組織合作,同相關國家合作。”也就是說美國的態度是不反對中國劃定本身,反對的是劃定方式。

  中國向美國傳遞的信號,則是美國擁有的權利,中國同樣擁有。中國可以劃定識別區,也可以同日美一樣採取緊急升空來對應進入識別區的飛機。美國太平洋前司令法倫將軍在去年11月底曾經擔憂地表示過,如果中國按照美國以往在空識區的做法,即頻繁緊急升空,就很可能引起偶發性衝突。然而從過去幾個月來看,我們並沒有看到多少中國軍機緊急升空的報道,這體現了中國在戰略上“設局”,但不立即行動的思想,但信息是清楚的,即中國保留同樣權利和能力。從更加長遠來看,劃定東海空識區發出的明確信號,是針對美國以及日美同盟遏制中國的企圖,儘管短期可能會出現一些反彈,但從長期來看有利於中美建設更加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大國關係,東海空識區的劃定不會影響中美合作的大局。

  2005年,中國通過了《反分裂法》的時候,批評聲音不絕於耳,然而就是同一年美國國內達成了讓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的新定位,在隨後的幾年裡,美國對於陳水扁的反對態度也更鮮明,這說明了這個立法行為對美產生了效果。在關鍵問題上發出清晰有力信號,可能短期被認為“挑釁”,但從長期來看,有利於構建新的更加穩定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