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雲:中國為何不著急設立南海空識區

http://www.CRNTT.com   2014-03-20 12:00:05  


 
中美海上博弈的焦點

  2013年12月,克里在同菲律賓外長羅薩里奧共同記者會上就空識區說,中國不應該在本地區其他地方採取類似的單方面的行動,特別是在南中國海地區。今年2月,美國外交高級官員接連發表針對南中國海問題的發言。2月初,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國會作證時候,指責“中國在本地區海洋上的行動反映了中國以漸進步驟在南中國海控制所謂的九段線”,並且暗示中國不應當在本地區其他地方進行類似於東海的行動(設立識別區)。隨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主任直截了當地反對中國在南中國海建立空識區。為什麼美方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相關表態如此明確,這是因為中美海上博弈的焦點在南中國海不在東海。

  首先,南中國海與東海涉及不同利益相關方,情況更加複雜。南中國海問題與東海問題不同的地方,在於南中國海有五個聲索國家(地區),四個是東盟(亞細安)國家,其中同中國矛盾比較突出的國家為兩個,即越南和菲律賓。然而,在東海聲索國家只有兩個:中國與日本。對於中國來說,日美同盟讓中國對日戰略計算更加簡單。而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則需要統籌考慮同東盟的整體關係,中國與不同聲索國家的不同戰略。對於美國來說,南中國海的問題也同樣複雜,二戰後美國東亞外交的支柱是雙邊同盟網絡,然而在東南亞除了菲律賓和泰國以外沒有美國的盟國。中國設立南中國海空識區必須需要考慮上述關係結構上的差異。

  第二,中美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外交博弈的空間遠大於東海。在東海問題上,中國對日美同盟的結構非常清楚,中日關係僵持狀態,短時期內大幅度緩解不易,對中國來說,東海問題的進展需要戰略耐心,也就是等待中美關係的結構性進展。試想當年中日恢復邦交的實現,也是在中美關係解凍的前提下實現的。然而,南中國海的外交空間對於中美來說都更大。對於美國來說,菲律賓和越南則是重點,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劃定了東海空識區後不久,克里就到訪上述兩國。有35萬美國人在菲律賓生活,大約300萬菲律賓人在美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直言不諱“希望實現美菲同盟現代化,儘管沒有打算在此建立軍事基地,但美國需要更加靈活的進入。”該發言人還說“美國將通過能力建設和其他的幫助,幫助越南發展他們解決海洋空間的合法能力。”2月14日,王毅在同克里會談時候則說,一部分國家有意挑起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中國對於美國同菲律賓之間的軍事協定的走向尤其關注。從中國方面來看,南中國海問題如果能夠管控得好,中國與東盟就幾乎沒有大的矛盾。中國與東盟的溝通渠道暢通,雙方也在就《行為準則》進行磋商。越南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的態度也比較明顯,一方面越南歡迎美國的回歸亞洲,另一方面則希望避免同中國的直接對抗。越南副總理兼外長在會見克里後的記者會上避免提及中國。

  印度尼西亞是另一個中美兩國外交上積極爭取的對象,2月中旬克里訪華後立即造訪雅加達,他指出支持印尼的領導作用以及與中國談判《行為準則》中的領導作用。中國設立南中國海空識區需要充分考慮不同東南亞國家可能出現的反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