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突圍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4-03-20 09:04:56  


 
  文章認為,這種建立在人民幣單邊升值基礎上的本幣國際化過程並不可靠。這方面,日元國際化是前車之鑒。日元大致經歷了三次大幅度的升值過程。第一次升值始於上世紀70年代,持續時間長達7年,其間升值超過了95%。第二次升值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持續時間有10年之久,其間升值超過了200%。由於日元持續大幅升值,日元積累了大量的資產泡沫。據統計,1984-1989年的五年中,日本銀行以日元計價的跨境資產和負債總額年均增速超過60%,這其中歐洲日元離岸市場成為日本境內銀行獲取短缺資金的新渠道,增速甚至超過央行本國的貨幣發行,特別是日元長期保持低利率使得日元淪為全球的套利和融資貨幣,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貨幣。

  文章指出,人民幣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貨幣,必須打破單邊升值的“魔咒”,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勢在必行。1994年1月,中國進行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儲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5年7月進行匯率改革,開始實行以市場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日波幅限定為千分之三,2007年5月調升至0.5%,2012年4月擴大至1%,而兩年之後的今天央行再次將波幅由1%擴大至2%。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匯率形成機制初步形成,匯率波動彈性增強。

  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必須強化外匯市場與貨幣市場的聯繫。利率工具是穩定匯率的重要杠杆,完善的利率平價機制是資本的自由流動和匯率的有效波動的重要保證。如果有一靈活的利率調整政策和有效的利率市場化機制,利率的上下波動即可消除利差,尤其是短期利率對調節匯率、打擊投機資本的衝擊非常有效,從而可以穩定人民幣匯率,降低外匯市場的波動性。而這一機制能否發揮作用取決於利率的市場化。因為統一協調的金融市場能準確反映市場資金的供求聯繫,完善的貨幣市懲靈活的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是保證外匯交易活躍和匯率穩定的重要經濟杠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