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烏克蘭亂局,邊緣之地的宿命

http://www.CRNTT.com   2014-03-25 10:12:58  


 
  作為庫奇馬支持的接班人,亞努科維奇繼承了其“平衡外交”的衣鉢,但在實施過程中卻沒有做到左右逢源,而是左右為難。2010年3月,就任總統不到一個星期,亞努科維奇就訪問歐盟總部布魯塞爾,重申簽署“聯繫國協定”的意願。一個月之後,他又訪問莫斯科,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將俄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駐地租期延長25年,俄則以優惠價向烏提供天然氣。但局勢的發展並不如亞努科維奇所願。歐盟以“民主倒退”、“改革遲滯”為由向亞努科維奇施壓,甚至在2013年2月的歐盟峰會上設定了要求烏克蘭在5月前“取得具體進展”的期限。此外,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還公開表示,一個國家不可能在成為“關稅同盟”成員國的同時,還與歐盟簽訂自貿協定。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拉烏克蘭加入俄白哈“關稅同盟”上加大了施壓力度。

  特列寧告訴《南風窗》,亞努科維奇政府本意是想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與自貿協定,同時通過取得俄白哈“關稅同盟”觀察員身份,緩解來自俄羅斯的壓力,也享受“關稅同盟”的部分好處。但普京的表態跟巴羅佐一樣,即烏克蘭只能二選一。2013年8月,俄羅斯海關將所有烏克蘭生產商品列入風險控制目錄,無限期地封鎖烏克蘭對俄出口。亞努科維奇對與歐盟的“聯繫國協定”踩急刹車,真實原因不得而知,但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學者史蒂芬·皮弗看來,問題的根源在於烏克蘭民主的倒退以及亞努科維奇在外交上的兩個推斷。“一個是2010年的烏俄協議可能使俄羅斯在對烏政策上更慷慨大度,另一個是歐盟重視烏克蘭的地緣政治意義,會在民主問題上有所退讓。這兩個推斷都被證明是誤判,正使烏克蘭外交失去平衡。”

被利益綁架的迷途羔羊

  烏克蘭“邊緣之地”的地理位置,以及東西部民族、宗教、文化上的差異,使這個國家一直徘徊在向東還是向西的困境中。各種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使烏克蘭很難找到並有效實施清晰的國家發展戰略。烏克蘭政治的一大特點是被寡頭利益集團所綁架,這使得烏克蘭的任何改革都舉步維艱。自2004年“橙色革命”以來,烏克蘭政壇上政治人物之間敵友角色的切換讓人眼花繚亂,其中充滿了政治利益的交換。對於亞努科維奇來說,推動國內改革、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符合國家長期利益,但接受俄羅斯150億美元援助穩定國內經濟,則符合他個人短期的選舉利益。美國喬治城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特·歐塔格告訴《南風窗》,烏克蘭缺乏改革型的政治領導人,“尤先科在‘橙色革命’後有絕佳的機會推動改革,但他沒有這樣做。烏克蘭被‘掌權者’所束縛,這些人只在乎實現他們自己的個人目的,而不是為了公眾的利益”。

  利益的綁架不僅來自烏克蘭國內。歐盟在是否吸納烏克蘭方面存在分歧,也是緣於相關國家的利益盤算。波蘭、立陶宛等國對烏克蘭加入歐盟態度積極,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不使自己成為俄羅斯與西方大國權力對弈的邊界。德國、法國態度謹慎,主要是因為烏克蘭的地緣政治價值已經遠不如俄羅斯對它們的經濟利益重要。俄羅斯是歐盟繼美國和中國之後第三大貿易夥伴,歐盟已成為俄羅斯最大的投資者。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是俄羅斯與德國、荷蘭、法國聯合開發的“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董事會主席,這個天然氣管道繞過烏克蘭,直連俄羅斯與西歐大陸。有了這層關係,俄羅斯一方面警告稱將採取各種可能的手段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另一方面竭力拉攏烏克蘭加入由俄主導的地區機制。

  3月5日,普京在莫斯科郊外舉行的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上說,烏克蘭是關稅同盟的重要經濟合作夥伴,也是獨聯體自由貿易區成員,俄白哈“關稅同盟”應盡一切可能幫助烏克蘭擺脫當前經濟危機。同一天,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對烏克蘭總金額超過110億歐元的中短期經濟援助計劃。3月6日,烏克蘭新總理亞采紐克訪問布魯塞爾。在這一天,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領導人訪問莫斯科。此間,俄、美、英、法、德以及歐盟外長,在巴黎舉行的有關烏克蘭局勢的會議沒有達成實質性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