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轉型期:如何彎道超越

http://www.CRNTT.com   2014-03-28 08:26:28  


面對充滿諸多挑戰、機遇和不確定性的彎道,我們如何實現彎道超越?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訊/當前,正值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也是經濟增速和發展方式的彎道期。與此相伴,居民財富增值方式和分配格局也將經歷彎道,一如賽車、速滑、徑賽等競技體育項目,彎道相對直道而言,不僅需適度降速,而且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由此,無論是領先者還是落後者,都需洞察彎道屬性,優化彎道技術,爭取保持領先或超越對手。

  彎道變革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聯席理事長裘國根文章分析,中國經濟發展亟待的變革是全方位的,而資本市場最為關切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包括利率市場化、房地產調控方式轉變、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國企改革、移動互聯運用。對於投資者而言,變革既是嚴峻的挑戰,又是不可多得的機遇。

  1.利率市場化進入下半場

  在市場無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的合推下,中國利率市場化實質上已經“賽程過半”。貸款利率已基本實現市場化,各商業銀行依據風險定價原理確定貸款利率,目前不同信用級別借款人之間的貸款利率價差之大是空前的。

  儘管政府沒有完全放開存款利率管制,但在形式各異的影子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中國存款利率目前也已經實現准市場化,商業銀行負債端即存款成本的上升趨勢也從側面佐證了這一點。當前中國信用債的市場化程度低於銀行信貸,其主要障礙在於剛性兌付預期未被完全打破,如果剛性兌付預期能被有序打破,中國信用債市場將迎來一個嶄新發展期。

  當前社會普遍反映的所謂“流動性緊張”的現象恰恰是中國利率市場化深化的體現。近期反映無風險利率水平的銀行同業拆放利率、回購利率,都較去年年底大幅回落,一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大幅回落近100個BP。所謂“流動性緊張”,大多是面臨轉型壓力企業的切膚之痛,而這個現象的另一面則是商業銀行依據風險定價原理,來理性投放信貸的體現。相比之下,那些財務穩健、現金流良好的企業,或有燦爛前景的創業企業,不僅不存在所謂“流動性緊張”壓力,反而對商業銀行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因為它們可以借助資本市場獲取比信貸更有效率的資金。由此,當前的“流動性緊張”是結構性的,是中國利率市場化走向深入的標誌,也是中國金融去杠杆過程中,部分有轉型壓力和處於創業初期的風險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