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丁咚:台灣學生抗爭與大陸平度案

http://www.CRNTT.com   2014-04-01 09:17:32  


 
  這首先是由於,它是一個孤立的事件,是因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不滿而引發的抗議活動,自始至終,公眾都該注意到,它所反對的只是馬英九政府與大陸簽訂了包含潛在消極意義的服貿協議;
 
  其次,它的主要參與者僅為學生,廣大的市民階層並未大規模深度介入其中;
 
  再次,它的更深層次的背景則是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反對派,對大陸和台灣現政府的兩岸政策不斷交集、統一步伐加快,深感警惕,並幕後推動學生將抗議升級,從現場組織有序和民進黨高層多有參與,即可推斷;
 
  最後,台灣學生抗議升級,與馬政府的不作為,有著重要關聯,學生抗議運動從街頭到立法院,就已是重要信號,此時如果馬政府正面回應學生訴求,採取積極的舉措,就絕不會再有學生占領行政院之舉,正是因為馬政府輕忽了學生的正當訴求,才引發局勢加劇緊張。
 
  一言以蔽之,台灣政治危機演變至此,是台灣自身的民主體制不適應現實需求,民眾心聲“上達天聽”的渠道不夠暢通,機制不夠健全的表現。當局與民眾的互動有所欠缺,更是對民眾特別關注的訴求,採取消極應付的方式,並兼有反對派借機利用學生的樸素感情推波助瀾,由此使矛盾得到激化。從本質上來說,它仍然是一場具有具體政治目標的派系政治鬥爭,台灣政治派系希冀依靠學生的激進方式,增加對台灣當局施壓的籌碼。
 
  在反對派的幕後推動下,學生的非暴力靜坐活動,能夠發展成為具有暴力性質的占領行動,也就有可能在各方進行充分妥協之下,找到良性解決之道。馬政府當初就有意與立法院反對派就此展開協商,甚至不惜逐條討論和表決服貿協議,如今不過是回歸到了原點而已。在此議題上,馬政府並非沒有妥協的空間。真正的問題在於,民進黨等反對派的目標並不僅限於反服貿協議,更是對馬英九政府積極緩和兩岸關係、加速推進兩岸融合的做法,深感芥蒂,因此伺機取利。
 
  前文所謂的“大陸背景”、“大陸元素”之玄機即在於此。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為了拼經濟、拼政績,也是為了兩岸一統的終極目標,在兩岸政策上與民進黨政府相比,發生了180度的變化。《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正是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進一步達成的落實措施。

  儘管該協議會損害部分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年的利益,但與其積極方面相比幾乎可說是微不足道的,之所以引發強烈反對,是因為一旦該協議得以實施,兩岸融合將進一步加深,各種利益大面積相互捆綁,大陸對台滲透也將加劇,由此將產生難以預估的政治影響。
 
  這對於傾向於台獨的民進黨等反對派來說,是難以接受的結果。在學生街頭抗議之下,民進黨主動出擊,順勢而為,改變原有的拖延戰術,進而提出要廢除協議,應該說這是他們極想提出卻顧慮民意無從公開的主張,學生抗議升級為其提供了意外之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