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調查顯示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到9000萬

http://www.CRNTT.com   2014-04-02 10:56:15  


 
  而造成這個糟糕的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對包括抑鬱症在內的精神類疾病的污名化,和對這一疾病缺乏恰當的理解,使得多數人既不願意尋求,也不信任專業幫助。

  中世紀,抑鬱症被看成是一種罪惡,因為病人的絕望並沒有因為信仰上帝而得到救贖。文藝復興時期,抑鬱症被浪漫化,它代表了深邃、感傷、複雜、甚至是天賦。

  在現代,雖然已經有一群專業的精神科醫生診斷並且治療抑鬱症,但在公眾眼中,它仍然是一團迷霧。

  作為精神疾病的一種,抑鬱症被一些人視為精神病――在中國的語境中,這只是負面意味極強的詞語,和“瘋子”沒什麼區別。

  “告訴別人會被認為是瘋子、不正常的、低人一等的,所以抑鬱症病人寧可自己熬著,甚至自殺,都不願意去尋求幫助,”徐凱文說。

  抑鬱症還被認為是中產階級或是文化人的疾病,實際上,抑鬱症具有普遍性,不分年齡、性別亦或是職業。貧困人群的發病率甚至要高於平均水平,只是這群人在公眾和大眾媒體視野之外,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甚至不知道自己罹患這種疾病。

  在所有的誤讀中,將抑鬱症看成一種單純的心理疾病,恐怕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抑鬱症患者以為靠自己就能“走出來”,拒絕精神科醫生和藥物的幫助。

  “抑鬱症可以說是一種心身疾病,影像學提示,抑鬱症患者的腦部和正常人有不一樣的地方”,上海東方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趙旭東說,“雖然肉眼還無法看到結構性的病變,但在生物化學的層面,已經有很多證據證明,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中,一種或多種神經遞質系統的活性有改變,比如5-羥色胺在減少。”

  最親切的陌生人

  大腦和情緒之間的關係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人類大體知道大腦掌管了情緒,但對它的運作方式知之甚少。情緒崩潰時,你既不知道大腦發生了什麼反應,也不知道如何用外力控制它。

  “如果用歷史的進程打比方,人類對糖尿病的了解相當於近代,對抑鬱症的了解還處於公元前的世紀裡。”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姜濤說。

  抑鬱症是在什麼情況下是產生的?它的發病機制是什麼?為什麼百憂解能治療抑鬱症?在同樣的壓力下,為什麼一些人會被抑鬱症困擾,另一些人能逃過劫難?

  答案都是“不知道”。

  為了確定抑鬱症的根源,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幾乎爭吵了幾個世紀,心理學家認為,是童年創傷或是社會壓力導致了抑鬱症的發生,而生物學家認為是基因和腦部化學反應才是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科學界已經不再為這個問題所爭吵,抑鬱症受到基因和外部環境共同影響了抑鬱症的理論已經確認,雖然還不知道哪個因素的作用更大。

  對於雙相情感障礙而言,基因的作用似乎更加明顯,一對同卵雙胞胎,如果一個有雙相情感障礙,另一個的患病幾率高達60%;如果是父母患有這種疾病,你的患病風險大約是10%。

  雙相情感障礙兼具抑鬱和躁狂發作,區別於只有抑鬱發作的單相抑鬱,在一般概念裡,兩者都可被稱為抑鬱症,但在醫學的範疇裡,這是兩種疾病,有不同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法。

  幾乎每隔一陣子,科學界總會昭告天下,發現了一種和抑鬱症相關的基因,目前已經發現了數十種基因和抑鬱症相關,遺憾的是,和多數疾病一樣,這些基因是如何相互作用調控這種疾病,如何篩查控制這些基因,都不得而知。

  按照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教授凱。傑米森的說法,抑鬱症患者的體質是天生的,那些攜帶抑鬱症易感基因的人,“就像是乾燥又易碎的柴堆無法躲過生命中四處飛竄、無可避免的火花而被點燃”。

  你很難知道,是這一次的失戀,還是那一次的失業,抑或只是一次遲到事件,點燃了抑鬱症的火花。有的時候,壓力事件接踵而至,腦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抑鬱情緒,量變引起了質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