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已表現出內在穩定性

http://www.CRNTT.com   2014-04-18 08:29:19  


 
  3月出口貿易增長出現6.6%的下降,環比下降3.4%,貿易順差也顯著收窄。這些變化除了季節性因素以外,還不能不考慮兩個較大的因素。第一,去年中國貿易總量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占了全球貿易市場份額的9%左右。在全球貿易規模沒有大幅擴大之前,中國對外貿易規模增長會受到國際市場貿易規模增長的限制。當一國貿易達到一定規模後,改變持續大幅增長狀態也是規律所致。第二,中國加工貿易企業的對外轉移早就開始了,這也是勞動力比較優勢改變帶來的必然趨勢。當加工貿易企業轉移到另外的國家,其出口訂單和生產也自然會轉移到國外,國內的這部分出口減少也屬必然。當這種加工貿易企業對外轉移累積轉移到一定程度,加工出口規模就會有顯著改變,這恰與當年國際出口加工貿易企業轉移到中國以後,中國出口大幅增長的情況完全一致。隨著出口加工貿易企業不斷轉移,要是國內的出口產品結構調整還沒有跟上,那中國的國際貿易出現逆差也不是不可能的。不過,近期廣交會似乎透露出下半年出口貿易或許比較樂觀的信號。

  再說CPI。一季度同比增長2.3%,環比下降0.32%。無疑,CPI同比在增長,環比下降只不過說明增幅有小幅下降,完全不包含經濟未來下滑進入通縮態勢的任何趨勢性變化的信息。另外,CPI是經濟態勢的重要指標。零點幾個百分點的變化,顯示通脹水平處於平穩狀態。CPI平穩,再明確不過地告示天下,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平穩。

  有觀點認為,CPI在3.5%的可承受水平之下給寬鬆貨幣政策留下了空間,極大強化了資本市場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這種認為通脹形勢平穩銀根就要放鬆的觀點,是對貨幣政策缺乏基本認識的表現。作為宏觀經濟的調控工具,貨幣政策是要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逆周期調整的。若經濟過熱,會導致通脹,貨幣政策就會收緊;若經濟大幅下滑,失業率大幅上升,那貨幣政策就該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創造就業。如果經濟增長平穩,並未過熱,也沒有衰退,貨幣政策就不應過多去幹預經濟活動,製造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波動。從本質上說,寬鬆貨幣政策是危機政策,在經濟平穩運行期間,穩健才是貨幣政策的取向,貨幣市場每周的一些調整,都不應被過度解讀為貨幣政策取向的根本改變。把通脹平穩的態勢解讀為貨幣政策取向改變,不免又犯了常識性錯誤。

  文章指出,依據出離了“危機思維”的數據變化原因分析,一季度的數據變化反映的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規律性問題,都不是依靠刺激政策能夠解決的,都不是“降准”印更多鈔票所能解決的。一味“預期”印鈔票和其他刺激性政策,要麼是沒弄明白問題根源,要麼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希望借政策套利渾水摸魚之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