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社會的浪漫主義脈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2 09:51:21  


明星咖啡屋是台灣文學地標之一。(陳迎竹攝)
  中評社北京5月2日訊/聯合早報日前登載陳迎竹的文章《台灣社會的浪漫主義脈絡》,從政治抗爭經歷、文學藝術創作、宗教投入和人情味與社會公德心的揮發,可歸納出台灣社會發展的一條軌跡:人群潛意識中普遍具有的浪漫主義驅動力。幾十年來的台灣社會發展,可以從幾個方面找到一股“浪漫”的軌跡。詳論如下:
 
  從政治抗爭經歷、文學藝術創作、宗教投入和人情味與社會公德心的揮發,作者歸納出台灣社會發展的一條軌跡:人群潛意識中普遍具有的浪漫主義驅動力。

  了解一個社會的角度可以很多,社會學家可能會尋找社會常態與病態的形成、制度之間造成的矛盾等等,提出系統性的分析,或設計解決方案。

  而從歷史脈絡的觀察中,歸納出一個社會的某種特點,固然不能解答問題,卻是一種趣味。

  幾十年來的台灣社會發展,可以從幾個方面找到一股“浪漫”的軌跡。

  一、知識分子對社會與政治的熱忱。太遠的不說,僅以國民黨到台灣之後,從早期的雷震、殷海光、吳三連等等外省與本省籍知識精英,都以言論和行動表達對民主自由的信仰。在蔣介石鐵腕統治時期,許多人都在這過程中付出巨大代價。雷震在《自由中國》雜誌堅信要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國,需要成立反對黨制衡國民黨而遭蔣介石疏遠,繼而被免去官職、撤銷黨籍,又為籌備組黨而鋃鐺入獄,被判十年徒刑。出獄後仍堅持為台灣的處境發言,今天台灣提起民主化的歷史,都不能不提這位外省人。

  殷海光被譽為台灣第一代自由主義代表之一,他積極引進自由派新思潮,並為上世紀60年代組黨運動提供理論基礎,在雷震入獄、《自由中國》被查封後,他持續遭到國民黨圍剿,失去台灣大學教職和補助,經濟陷入窘境,生活遭到監視,卻堅持做“冰山上一只微細的蠟燭”,拒絕向權力屈服,他的學術與政論文章影響深遠,錚錚風骨更受到黨外人士的尊崇,影響了後面數十年反抗國民黨政治運動的人物與思想。身心備受煎熬,殷海光罹癌仍堅持著作,49歲病逝,留下800多萬字的著述。

  吳三連創辦台灣第一份晚報《自立晚報》,在民主化前始終堅持無黨無派的理念,為此三度遭到停刊。施明德為民主運動坐牢25年,被稱為台灣曼德拉。受殷海光影響的人物包括李敖,他與國民黨纏鬥多年,坐牢四年,數十本著作被禁,在那個印刷才能傳播的時代,仍堅持偷偷出書,目的只為揭露國民黨。以揭露政府來說,他可算是斯諾登的老祖宗。

  而從黨外到成立民進黨的第一代政治人物,坐牢、妻離子散者,所在多有,林義雄一家三口被刺殺,鄭南榕自焚,並未制止抗爭者前僕後繼。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抗專制、追求民主權利的過程中,知識分子的身影代代接力,不曾斷絕。這些行為背後是強大的精神理念,為國家社會遂行正義。這一套在金庸筆下、傳統中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行為,在台灣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軌跡處處。且不論對錯與是非,沒有浪漫犧牲的胸襟,這些都不可能。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