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回歸經濟增長的本質

http://www.CRNTT.com   2014-04-30 08:26:20  


  中評社北京4月30日訊/對於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學術界有不少批評的聲音。體現在當前政策導向中的一種主流觀點是內需失衡,即所謂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過多,消費太少”。新華網刊登北大光華學院院長蔡洪濱文章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其主要原因是對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存在誤讀。

  文章分析,如果按國際可比口徑算,中國消費被嚴重低估了。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國的住房消費被低估。美國住房消費占家庭消費的20%,占GDP的14%,其計算方法是:如果你租房住,租金就是你的住房消費;如果你是自住房,也按等價租金來計算。中國的住房消費僅僅占居民消費的8%,占GDP的3%,比例相對較低,其主要原因是統計口徑不一致。我們不是按等價房租計算,而是對房子的歷史價格按照50年折舊來算。如果按國際同口徑計算,中國住房消費占GDP的比重至少低估了5%。

  第二點,服務部門的消費被嚴重低估。發達國家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發展中國家印度是57%,泰國是53%,而中國僅45%。人們經常拿這個數據來論證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服務業比重太低,但是數據背後的不可比性往往被人們忽略。以醫療和教育消費為例,中國醫療價格是國家管制的,教育價格也被人為扭曲,都未能反映真實的市場價值,被嚴重低估;中國服務業存在大量的家政、中介等非正式的現金交易,他們的勞動產出沒有納入統計。

  此外,在中國特殊的會計制度下,政府部門的“三公”消費、企事業單位的各項招待費用,這些條目都沒有被統計成消費。我們曾經用世行大範圍的企業調查數據做過一個研究,發現中國企業的差旅費和招待費占GDP的比重遠遠高於國際水平,這些不同形式的個人消費,在中國的會計制度中都變成了企業成本。

  如果用以上因素對統計結果進行調整,最保守估計,中國的消費占GDP的比重可以提高大概10個百分點,在6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再來看投資。中國的投資占GDP的比重多年來被嚴重高估。將每年各省公布的當地GDP數據加總起來,都要高於中國統計局公布的全國GDP數據。例如,2009年各省GDP高出全國2萬多億元,2012年高出5.76萬億元,2013年高出6萬多億元。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是各省之間在統計中的重複計算,二是地方政府的政績注水,這兩者都主要集中在投資領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