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4年銀行業防風險的三大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4-05-01 09:14:04  


  中評社北京5月1日訊/過去一段時間,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深入和利率市場化加速,銀行業面臨的不確定性明顯加大,除信用風險外,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也有所上升,需高度警惕、小心應對。

  人民網刊登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文章分析,從信用風險看,2013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維持了“雙升”態勢。其中,不良貸款率為1%,比2012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上市銀行表現略好於行業平均,除少數幾家銀行高於1%外,大部分銀行均在1%以下,整體不良率為0.93%。與不良率變動相對平穩不同,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的增長則明顯較快。從2011年開始,不良貸款出現反彈,並在2012年下半年之後加速上升,到2013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5921億元,全年新增99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考慮到2013年銀行普遍加大了壞賬核銷力度,實際新增的不良可能要更多。

  進入2014年之後,資產質量惡化的趨勢並未扭轉,局部行業、局部地區的風險暴露仍在繼續擴大。分產業看,目前的風險主要集中在周期性行業主要是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占全部不良貸款的比重接近60%。製造業中,機械、金屬加工、紡織及服裝等等,均是需要關注的領域。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房地產業,不良率低於平均水平,並相對穩定,短期內不會是主要的風險來源。在區域分布上,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仍是信用風險的高發地,這與其產業結構高度相關。

  除傳統的信用風險外,因利率市場化加速和業務結構調整,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也明顯加大。2013年6月末的“錢荒”就是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曝露的典型案例。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銀行完善了流動性調控工具,銀行也加強了對相關風險的管理,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狀況有所改善。但在內外部環境影響下,市場利率仍處於較高水平,且波動性明顯加大,再考慮美聯儲QE政策退出可能帶來的影響,未來的不確定性不校所有這些都意味著風險中樞的上移。

  文章表示,總體上來講,儘管相對於銀行的應對能力撥備覆蓋率較高、資本也較充足而言,目前的風險仍在可控範圍,但仍應對其未來發展變化趨勢保持高度的關注。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出台措施,以避免單一事件上升為局部、系統性風險。具體有以下幾方面建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