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盡力保持房地產溫和調整是最上策

http://www.CRNTT.com   2014-05-21 08:45:07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訊/客觀分析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真正能反映其走弱的主要證據在於成交量。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的44個主要城市統計數據,已有34個城市房地產成交量同比下降,其中杭州降幅最大,為-61%,同期京、滬、穗、深4個一線城市的變動幅度分別為-28%,-13%,1%和-21%。另據滬深兩市103家上市房地產企業披露的一季報及業績預報,合計淨利潤下滑27%。這些現象容易令人產生當前房地產“庫存高企,成交低迷,業績下滑”的總體印象。

  上海證券報發表獨立學者新平文章表示,房地產走弱的誘因,大致可歸結為兩個方面:其一是長期性因素,即潛在經濟增速溫和回落。由於改革紅利和人口紅利減少,加之世貿紅利消退,再想使中國經濟持續保持9%至10%以上的增長速度已十分困難,必然導致整個社會的房產購買力下降。另一個則是短期性因素,即公眾信心的變化。去年以來,先有李嘉誠多次拋售內地房產,後有萬科副總裁毛大慶“看空”房地產市場言論,再加上一些境外機構跟風炒作“樓市崩潰論”等,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已在百姓心中開始動搖。

  文章分析,房地產的確在走弱,但近期某一年份出現房價大跌的概率仍微乎其微。首先,即使經濟增速在某個時段滑出預想區間,宏觀經濟總體保持7%以上的增長速度應無大礙。最近國務院剛剛提出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範圍,加大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力度,以及加快鐵路建設等措施,目的即在於確保“穩增長”。城鎮化進程也會給房地產業帶來大量投資需求。截至去年末,中國城鎮化率不過53.73%,假定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這意味著未來7年每年城鎮化率都要增長0.9個百分點,相當於每年至少產生一個人口在12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從各國房地產業運行情況來看,即使房價大跌,往往也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而非懸崖式一次性大跳水。以日本為例,自1992年房價下跌開始,至今已20多年,每年跌幅約在1%至8%左右;美國在樓市在2007年至2012年間持續下跌,季度同比跌幅在0.6%至6.6%之間。

  文章指出,未來中國房地產價格很可能進入溫和下調期。為此,政府部門應著手做好兩件事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