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學老師:我眼中的中美教育差異

http://www.CRNTT.com   2014-06-03 18:34:58  


  中評社北京6月3日訊/搜狐財經登载方帆文章《大學老師自述:我眼中的中美中學語文課的差異》,內容如下: 

  我教過美國大學的研究生的課,國內的朋友會問:“你覺得你的研究生里面,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跟美國的學生有什麼不同?是不是中國學生的創造力沒有美國學生那麼強?”我覺得,中美大學生在美國研究生課堂上表現的差異,其實跟中美中學語文課的差異有密切關係。

  首先,很多美國大學教師都留意到:很多中國留學生在大學課堂上不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多國內的看法就認為那是因為中國人的英語能力不行,對於口頭表達沒有自信,或者因為詞匯太少而無法表達。但是,我的觀察發現,中國來的學生除了口音問題,英式英語的句子結構和詞匯問題,詞匯量問題影響了表達以外,有些英語能力相當不錯的學生,說一口流利英語,可是卻讓人不知所雲,不知道究竟想說什麼。我認為,這是跟中國的中學語文教學有關的:中國的中學語文教學沒有系統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美國的英語語文教育,從小學開始就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到了中學,更加有系統的訓練。比如,最先是教學生書面表達一個觀點,跟演講中表達一個同樣的觀點,句子的結構跟用詞會有怎樣的不同,產生的效果會怎樣不同。然後,會教學生怎樣在小組里面表達某個觀點,而組員要記錄論點,然後提問發言者。到了高中,有所謂的“蘇格拉底盤問術”的訓練,學生就一個問題整理自己的觀點,然後口頭表達,而全班則針對此觀點不斷反覆盤問,直到大家對雙方的觀點都得以了解為止。這種訓練,在高中是非常系統的,沒有讀過高一的口頭表達訓練,到了高二學習全班演講表達的時候,就會茫然不知所措了。所以,我們在美國經常會看到美國當地的中文電視台為了某件突發新聞在街頭採訪民眾,美國人都可以有條有理,張嘴就說一大串自己的觀點;可是唐人街的中國人,即使是用中文發表意見,都結結巴巴,說了半天不知道重點在哪里,很明顯就是在中小學的語文學習階段根本就沒有受過口頭表達的訓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