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未來貨幣政策為誰轉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6-07 09:43:08  


未來中國貨幣政策是否會出現轉折性調整,雖然影響因素複雜,但實體經濟中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中評社北京6月7日訊/就在美聯儲將逐步退出QE的前景漸漸明朗起來之際,中國貨幣政策的走向又一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央行是否會在經濟不振、資產市場信心低迷之際,採取明確的寬鬆貨幣政策,讓中國的貨幣政策從“微調”到寬鬆的趨勢性轉變?

  經濟增長目標實行區間管理增強了貨幣政策的靈活性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韵文章稱,眾所周知,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這是中國中央銀行法的規定。不過,周小川行長多次強調,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並不是二元的,增加就業和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也在其中,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也成了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

  以CPI來衡量,儘管發達經濟體實行了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但中期的通脹依然比較穩定;過去兩年里,中國貿易順差與GDP之比已降到了2.5%左右的水平,國際收支達到了基本平衡。經濟增長目標則取決於政府的短期增長與可持續性之間的權衡,政策取向則取決於政府對穩健貨幣政策的定義。我們高興地看到,現在的政府已然接受了中長期潛在增長率出現下降趨勢的現實。任何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都要與潛在增長率相適應。在這個前提下,對增長目標實行區間管理,則增強了政策的靈活性。外界普遍認為,政府可接受的增長區間為7%-8%。若增長率明顯地降到了目標下限以下,則就業、金融體系都可能會出問題;若超過了目標區間上限,則物價可能會上升到政府所能容忍的水平。若沒有明顯的跡象顯示經濟增長率會很快跌落到區間的下限以下,預計貨幣政策不會採取明顯的刺激措施;反之,政策調整則是必然的選擇。區間管理的政策目標,讓中國的貨幣政策也初步具備了前瞻性指引的形態。

  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實現的經濟增長率在政府的目標區間內、國際收支達到了基本平衡,對本屆政府而言,目前似乎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政府當局認為,中國經濟目前處於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前期過於刺激政策的消化期。這表明,政府對當前經濟狀態頗為欣然,與外界對經濟前景的“悲觀”形成鮮明反差。在吸取過去擴張政策的教訓之後,政府忍受著結構調整和消化過去刺激政策的不利痛苦後,將會為經濟迎來更健康的可持續增長。政策目前並不是不要經濟增長,而要追求“好”的增長,不是“壞”的增長;要追求與潛在增長率、與生態和自然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增長。增長目標這一重大轉變,讓政策思路也出現了重大調整:面對相對較低的經濟增長率,也不採取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來實現雄心勃勃的增長計劃,而通過大刀闊斧的反腐敗和全面深化改革為經濟活動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制度紅利。這將有助於提高中國經濟的增長質量,公平靈活的競爭也將提高中國經濟應對不利衝擊的韌性,實現經濟與自然環境、經濟增長與社會環境的良性互動的包容性增長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