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大學雄心勃勃的全球領袖培養計劃

http://www.CRNTT.com   2014-06-09 16:55:06  


 
“走出去”和“請進來”

  相對外界並未投以太多關注的蘇世民書院,靜園六院的改造爭議將燕京學堂置於輿論中心,讓人們對其進行嚴格的審視。圍繞燕京學堂的爭議涵蓋了多個主題。對燕京學堂的猛烈質疑,除了來自校內BBS上的學生,還來自一批國內青年學者。

  根據一份網上流出的內部資料,今年3月12日,北大常務副校長劉偉曾邀請燕大校友座談,告知了燕京學堂計劃,同時表示作為燕京學堂的組成部分,還要在靜園北面的北閣建燕大校史館。

  高峰楓在《誰的“燕京學堂”》中指出,燕京學堂“顯然在借助‘燕京大學’這個文化符號以及這個符號中所包含的象徵意義與精神能量”。

  “即便燕大已經不存在,但它在國際上的聲譽一直沒有消減。”一名接近北大的學者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北大的聲譽在國際上其實不如燕大,在北大高層內部,這一遺憾歷來有之,北大希望借用燕大的聲譽整合國際資源辦學並不奇怪。

  燕京學堂辦公室主任姜國華在電話中向時代周報記者確認,與蘇世民書院一樣,燕京學堂項目也全部依靠向外募資,但目前募集資金的情況如何,他並未透露就稱忙掛斷電話。有消息人士透露,燕京學堂的啟動資金是1億元人民幣,但這一消息尚未得到北大方面的確認。相對於蘇世民書院項目擁有美國私募巨頭和大企業的支持背景,燕京學堂將向“海內外華人企業家”募集資金,成立“燕京學堂基金”,基金的利息用於發放獎學金、講席教授薪資並支持學堂正常運轉。新聞顯示,由香港永新企業有限公司設立的香港百賢教育基金會已與北大簽署捐贈協議,將捐資支持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簽定“亞洲未來領袖獎學金”,每年選拔和資助20名來自世界頂尖高校的亞裔本科應屆畢業生進入燕京學堂。

  在今年2月,香港百賢教育基金會就與浙江大學簽定了“亞洲未來領袖獎學金”捐贈計劃,獎學金的意向院系曾包括中國學專業,後落在公共管理學院。此後,獎學金計劃中的高校名單增加了香港科技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日本一橋大學國際企業戰略研究生院、日本早稻田大學、北京大學。

  不難看出,相比中國之前以“孔子學院”為代表的文化輸出方式,這些由國內一流高校主持辦學、由商界提供資金支持的精英式學院,希望走一條更高端的路線,一方面“影響最有影響力的人”,一方面是知識話語的生產。

  前者是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學的教育文化交流機構。2004年11月21日,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成立,10年間,伴隨著中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快速發展,由國家撥款運營的孔子學院也快速發展,在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學院和646個孔子課堂,分布在120個國家(地區)。根據《孔子學院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到2015年,全球孔子學院達到500所,中小學孔子課堂達到1000個。

  根據2010年的孔子學院總部工作總結,每所孔子學院建設費用50萬美元,每個孔子課堂6萬美元,中外投資原則上1:1,每位志願者國家都會補貼1000美元/月。全球500多所孔子學院和課堂總投資接近2億美元。而2012年11月彭博社曾報道:截止當時止,中國在這一項目上的投入已超過5億美元。伴隨著發展的是不可避免的爭議,關於孔子學院這一主流文化輸出方式是否需要改變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後者則正如燕京學堂院長劉偉不久前通過媒體指出的那樣:“中國的發展究竟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和影響,中國希望從世界獲得怎樣的尊重和理解?這些都已經不單是學者興趣或學術問題,而是中國發展及全球發展的需要了。”

  作者:陳舒揚 劉科 2014-06-06 08:34:26 來源: 時代周報(廣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