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國學依然是中國社會倫理的長久資源

http://www.CRNTT.com   2011-03-23 14:26:58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華朱子學會會長陳來(東方早報記者 田波瀾 圖)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訊/“現在個人的道德、社會的倫理,主要依憑的資源是什麼呢?說實話,不是五講四美三熱愛,這些只能短暫地給小孩子一些口號式的東西。長久的資源,還是中國文化的一些基本經典、價值理念,它才能支撐個人道德和社會倫理。”

  3月16日下午,中華朱子學會成立暨朱熹研究中心和朱子學會揭牌儀式在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古籍研究所舉行,在此之後,中華朱子學會會長陳來作了題為《朱子的“仁包四德”說及其意義》的學術報告。

  這位師從馮友蘭、張岱年等名師的學者,在儒家哲學尤其是宋明理學研究上成果卓著,2009年,三聯書店將他的主要學術作品輯為《陳來學術論著集》。此前,三聯只給陳寅恪、錢鍾書這樣的大師級學者出過文集,他應邀執掌恢復組建的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被外界解讀為清華大學文科復興的有力征兆之一。

  3月17日,陳來在上海接受了早報記者的專訪,就當前熱議的一些文化事件、國學熱、儒學復興等,一一進行了梳理。

  “孔子就是擺到天安門廣場,

  也沒什麼奇怪的”

  東方早報:近些年“孔子歸來”的聲音越來越強勁,由去年年初的《孔子》大片到國慶前夕北京孔廟舉行建國以來首次大規模的祭孔活動,再到今年年初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矗立的孔子雕像,你怎麼看待這些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