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近平的“絲綢之路”新經濟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4-06-21 09:47:10  


 
絲綢之路經濟帶

  現在看來,古代絲綢之路讓人驚嘆之處,不只是它在沒有制度化框架,和沒有強有力國際秩序的情況下持續數世紀,而是它基本上是國與國之間推動和平的商業往來,與不同族群間的文化交流。它沒有導致戰爭和衝突,也沒有帶來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

  部分原因是因為中華帝國在歷史上是個溫和的強國,長期以來都沒有尋求在長城以外擴張版圖或扮演主導地位。中國只在19世紀並吞了新疆和西藏,當時的目的也只是作為防衛上的緩衝區。

  後來,西方列強對在它們貿易通道上的國家或地區積極地進行控制與殖民化,同中國的行為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正是習近平提出新的絲綢之路外交的潛在信息。

  中國明顯地正利用其經濟實力推動新的絲綢之路外交。北京正草擬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圖大計,即“一路一帶”的倡議。最終,這些經濟帶結合起來可能是個30億人口的經濟集團。未來,它也可能成為區域和跨區域合作的新平台。

  中國毫無疑問具備了推動計劃的必要經濟條件。它已經是許多中亞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它也希望從這些國家獲取礦物、石油和天然氣等天然資源。實際上中國與加入它所提議的經濟帶的國家間已有足夠的經濟互補性。

  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的新絲綢之路外交的用意是好的,因為它是建立在和平、合作與平等的精神上。但北京提倡這個外交計劃的潛在動機也顯而易見。中國主要是在利用其地緣經濟實力來達到更大的地緣政治目標。然而,擬議中的新絲綢之路將帶來怎麼樣的地緣政治景觀卻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對中國來說,這一切也不一定那麼順利。

  以陸上絲綢之路來說,中國的構想可有引起俄羅斯猜忌和同它發生矛盾的危險,因為許多中亞國家處於俄羅斯傳統影響的範圍內。

  海上絲綢之路在眼前也充滿外交挑戰,明顯的是中國要如何解決同鄰國根深蒂固的領土糾紛以建立互信。

  總而言之,要啟動新絲綢之路,中國無疑必須動員大量的外交資源。更重要的是,中國需要大量的軟實力,而這正是具有不同意識形態和不同政治體系的中國所最缺乏的。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和學術顧問

  葉琦保譯  來源:2014年06月20日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