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彬彬:這是一個產生妄人的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4-06-27 14:32:23  


《百家小集》(第一輯),王彬彬 等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訊/2014年5月,廣東人民出版社推出了“百家小集”第一輯。五本書都是文化思想隨筆集。分別是:王彬彬的《有事生非》、王躍文的《讀書太少》、謝泳的《網絡時代我們如何讀書》、智效民的《教育在民國》、丁東的《文化界遛彎兒》。

  小說家王躍文最近因《大清相國》而大熱,隨筆也很有特色,他自述,本書“皆為煙火瑣屑,雞零狗碎;偶爾妄談往古雜事,也多為書生迂闊之見,當不得真;抑或感時論世,照例識見淺陋,常為大方所笑。然心底磊落,無私心雜念,哪怕所思所慮悖謬荒唐,亦不覺有無可之處。既然如此,心底是如何想,筆下便如何寫。”學者謝泳的《網絡時代我們如何讀書》則談論了網絡時代、貪官、學歷社會、稿酬標準、社會競爭、高官任命等問題。智效民致力於民國教育史的研究,他在《教育在民國》中說:“民國時期,教育是獨立的,言論是自由的,權力是有限的,君子是不黨的,地方是自治的,信仰是多元的,社會是開放的。”丁東的《文化界遛彎兒》寫的是文化人,在不經意間繪制了一張當代文化名流交往圖,從某個角度看,也可以說是一部另類的學術思想隨筆。第一輯中還有邵燕祥、朱正、錢理群、鐘叔河、藍英年、陳四益各卷,也將於近日推出。

  “百家小集”第一輯最有話題性的當屬王彬彬的《有事生非》。他批評汪輝的文章釀成了“國際事件”,而批評劉禾、蔡翔的文章也擲地有聲,曾在文化界激起千層浪。

“汪輝事件”起因

  時代周報:2010年你寫《汪輝〈反抗絕望〉的學風問題》一文的起因是什麼?

  王彬彬:汪輝的這本書,影響極大,被奉為經典,年輕人更是頂禮膜拜,但我一直未讀過。那些年,研究生論文不引用汪輝似乎就不配稱作論文。不讀汪輝,指導學生都困難,於是就決定讀一讀。讀著讀著就發現了問題。一個學者,在一篇文章、一本書中,行文風格總應該是統一的,要麼總體上是清通的,要麼總體上是晦澀的。但汪輝的《反抗絕望》在晦澀中突然會冒出一些清通的表述,在繞來繞去中突然會出現不繞的部分,這就有點奇怪了。最初是發現對李澤厚的抄襲。李澤厚的書,我們這些上世紀80年代的研究生都讀得很熟。汪輝書中有些話很像是李澤厚的表述,從書架上抽出李澤厚的書一查,不太費事就查到了對李澤厚的抄襲。發現第一例抄襲後,我確實很驚訝。但一個抄襲的人,決不會只抄一次,於是又查了其他幾本書,又查出了一些問題。我的手段很原始,後來網友查出的例子,很多都比我查出的例子更有說服力。網友們甚至建立了一個“汪襲網”,專門發布汪輝涉嫌抄襲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