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盛智文:無論香港市民是否喜歡 北京都是老板

http://www.CRNTT.com   2014-07-17 15:56:29  


 
  亞洲夜店第一街

  1983年的香港,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傳》占據了黃金時段每戶人家的電視機,這正是香港影視業蓬勃發展的好日子。

  在盛智文的記憶裡,那個時候的蘭桂坊,有很多的故事。“王菲剛剛起步,常來到蘭桂坊;陳百強幾乎每天都來,曾經都睡在蘭桂坊裡的;還有楊紫瓊,蘭桂坊伴著她的成長,她曾經就坐在靠裡的座位……”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記得,蘭桂坊曾經是香港中環皇后大道後面的一條臟亂差小巷。當時的香港還沒有酒吧,要喝酒只能穿西裝打領帶,正兒八經地踱去酒店。

  盛智文在經營服裝貿易生意時,偶然聽到美國買家朋友的抱怨,他靈機一動在蘭桂坊地區一間原先是雜貨店的鋪面裡,開了他的第一間餐廳California。“我想,美國有Soho,加拿大有蒙特利爾,香港也可以有蘭桂坊。”

  這間普通的餐廳極擅長迎合改變,為了留住晚飯後的客人,盛智文參考英國人下班後在街上站著喝酒聊天的習慣,在餐廳門口放了幾張桌子,將California變成了餐廳+酒吧。

  為了進一步留下10點後去各家Club的客人,盛智文決定在10點半之後撤走餐廳裡的桌椅,請來DJ播放音樂,人們再也不用換地方消遣,California搖身一變成為餐廳+酒吧+Club的一條龍天堂。

  California開張一年後,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們、買家、模特開始頻頻光顧。因為蘭桂坊與中環的心臟地帶皇后大道只有一街之隔。

  “我知道東京的地價和香港一樣很貴,所以餐廳和卡拉OK都開在大廈裡。”因為這樣的判斷,盛智文花了3200萬港元在蘭桂坊買下了一棟大廈,並將原來的大廈辦公室翻新成餐廳,並出租出去。

  整個80年代,盛智文都在不斷收購蘭桂坊區域的地產,到現在,蘭桂坊70%的物業都在他的名下。燈紅酒綠的酒吧從來是黑社會覬覦的場所,盛智文不否認,作為外國人在香港經營酒吧業有一些優勢,比如,香港黑社會就不會把向當地酒吧營業者收取保護費的“行規”強行用到他的頭上。

  在蘭桂坊,盛智文見過美國越戰大兵、英國殖民政府官員、擔憂香港97回歸而夜夜買醉的人、香港本地人和內地遊客。三十年間,蘭桂坊成了香港當代歷史的忠實記錄者。

  在這些年中,蘭桂坊不止一次地被香港人批評為“今不如昔”,不過盛智文每次都能迅速反應。他曾推倒了自己在蘭桂坊街區最早購買的兩棟樓——加州大廈和加州娛樂大廈,重新修建一棟25層樓高的新樓,以確保蘭桂坊作為“亞洲夜店第一街”的寶座。

  在香港人還不過萬聖節的時候,蘭桂坊就已經引入了萬聖節。第一年,外國人打扮起來,中國人只是看看。第二年,盛智文便引入了中國的鬼,很多的中國人也隨之加入到了萬聖節活動中來。從此蘭桂坊的夜晚屬於年輕人,蘭桂坊的白天就成為了祖父母和小孩子的狂歡之地。

  除此之外,步行街、街頭嘉年華,也都是盛智文帶給80年代的香港的全新概念。“過去30年裡,這樣的事情我經歷得太多了。每一回出現什麼新地方、新變化的時候,他們都說:‘噢,這下子蘭桂坊可完了’,可是,蘭桂坊到現在還沒完。”

  2010年,成都蘭桂坊開幕,海口、無錫的蘭桂坊也在籌備之中。成都蘭桂坊擁有三倍於香港蘭桂坊的規模,但它並沒有傳承香港餐廳+酒吧+club的風格。

  在成都蘭桂坊,盛智文拋棄了一貫的西餐烤肉,堅持引入川菜、茶館和火鍋。一家譚魚頭火鍋卻成了蘭桂坊的人氣商戶。此外,成都組織的演藝活動,除了香港、國際明星外,川劇變臉、本土樂隊、雜技表演也是蘭桂坊的座上賓。

  盛智文對中國文化差異的理解源於20多年前數次擠火車的經歷,“內地和香港的文化很不同,這些是很多年形成的,很難改變。你要嘗試去理解別人的文化,將自己融入進去,如果你想改變別人,你必定會失敗。”

  之所以選擇二線城市拓展蘭桂坊業務,是因為上海和北京等一線大城市已經有太多類似的場所,而對盛智文來說,他希望能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要做就要做最好的”。

  “中國新的十二五計劃,目標是提高內需,蘭桂坊在內地的發展正好趕上了這個好時機。”香港過去的經驗讓盛智文明白,即使經濟放緩,人們還是會花錢喝酒,蘭桂坊一樣會熱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