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生最不可缺四個字:人文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4-07-18 14:32:54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彭林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訊/禮學家、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日前在明德講堂作“人文精神為何不可或缺”的講演時指出,人生能不能不跟禮樂扯上關係?在中國人看來是不行的。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最本質的是人的發展史,因為人是整個社會的主宰。我們現在強調的發展都是物質發展,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人文精神的發展。

《明德講堂》第四期之四:人文精神為何不可或缺

  主講人:著名禮學家、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先生

  好,我們講講第二個問題,那麼這個人生為什麼一定要跟禮樂扯上,能不能不扯上?那麼在中國人看來呢,不行,這不行。我這地方談談我自己的一個理解。

  大家想過沒有,我們這社會老在講改革講發展,大家想過沒有,這個改革和發展,說一千道一萬,是什麼東西的發展。我們現在都理解成物質發展,大城市,高樓大廈,我們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東西——人自身的發展。在我看來,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最本質的是人的發展史,因為人是這個社會的主宰。

  那麼這個人的發展在我看來,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走完了,這一階段是一個體質的發展,我們只要念過中學的都知道,人是從古猿變來的,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年代最早的古猿是在東非的肯尼亞,有一件編號為1470的一個古人類的頭蓋骨,它的測年是兩百萬年。我們講人類發展史,我們從這地方(看)因為更早的材料我們還沒看到,前面還有多少不知道,我們從200萬年開始走,走到距離現在一萬年,就是北京的山頂洞。你們去過周口店沒有?周口店有一個猿人洞,當時北京猿人就生活在裡面。那麼後來清理這個洞的時候,最後發現山頂上還有一個洞,這裡面也有人的遺骸,那麼這個人的遺骸跟北京猿人的那個相貌完全不一樣,跟我們現在人一模一樣。裴文中先生——著名的人類學家,他說,山頂洞人如果穿上我們的衣服到王府井,你認不出來,他這個體質的進化完成了,跟我們長成一樣。那麼這個中間的所有的人,他如果走到王府井,大家要害怕的,我們經常看北京猿人長那樣。那麼中間的任何一種人,印尼的爪哇人,我們的山頂洞人,長陽人,馬壩人,河套人,外國的海德堡人等等等等,這些進化過程當中的人,他身上既有猿的舊質,他又有人的新質,他不斷在朝這邊走,所以這個當中的人我們叫他猿人,或者我們幹脆叫他半人——他一半像人,一半像猿,所以叫他猿人,他屬於半人。那麼他走了199萬年,如果籠統地講他走了200萬年,他把這個體質上的進化這一步走完了。我們就說了,走到山頂洞人,跟我們一樣,這是第一步,那麼走完了是不是人類進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只要吃,只要喝,只要享受,有了黑白電視不夠,我們要彩色的;有了彩色的不夠,我們還要高清的;有了高清的不夠,我們還要什麼的。現在我們的興奮點全在這個上面。那麼是不是這樣呢?我們體質上已經進化到人了,我們還有什麼好追求呢?追求物質。那個時候這物質條件確實不如現在,所以一萬年我們進入到新石器時代之後,人要生存,要繁衍,要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