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宏觀調控呈現四大亮點

http://www.CRNTT.com   2014-07-22 08:57:42  


  中評社北京7月22日訊/2014年被稱為中國“全面改革元年”,宏觀經濟運行狀態的調控具有為全面改革的展開提供條件配套的特殊意義,而年初經濟運行一度表現出的較明顯的下行壓力,亦使宏觀調控當局的動向與舉措備受關注。半年過後,現已看到頗具亮色的調控成績:繼龍頭指標GDP於一季度報出7.4%的增長率之後,二季度的運行又在明顯企穩的同時略有回升,GDP增長率達到7.5%,使上半年的經濟增速站在7.4%以上。從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等先行指標的動態和一系列經濟指標綜合分析,預計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重演前兩年“前低後高”軌跡、使全年經濟增速達到7.5%之上,應是大概率事件。

  人民日報發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文章分析,上半年中國宏觀調控的特點和亮點,有如下四個方面:

  一是一以貫之地體現了“讓市場充分起作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調控理念。哪怕在年初經濟下行壓力較明顯、市場預期較悲觀,甚至有境外新一輪“中國經濟崩潰論”輿論抬頭的情況下,宏觀決策層堅持明確地給出信息:只要中國經濟運行處在可接受的區間之內,政府決不啟動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這是在7.5%引導目標量值加上“左右”二字的情況下,清晰宣示了“使市場充分起作用”的空間,而市場競爭中的“優勝劣汰”,正是擠壓、排解過剩和落後產能、促使企業和產品升級換代的有效壓力與動力機制。這一點表明中國宏觀調控當局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匹配的調控哲理,在複雜局面和壓力時段中,具有其穩固的邏輯和堅強的定力。

  二是在維持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框架不變的同時,成功地貫徹宏觀調控的“相機抉擇”原則,以“微刺激”有效推進了“穩增長”,並提振了市場信心。從宏觀運行狀態的“區間掌握”出發,宏觀調控當局在認為無需對財政、貨幣兩大宏觀政策“積極—穩健”搭配這一基本框架和各自定位作出調整的同時,又審時度勢、靈活運用了經濟調控理論的“相機抉擇”原則,在政府投資安排、財政支出重點和支出進度、貨幣政策力度和定向等方面,作出了一些必要的“穩增長”舉措,被輿論界稱之為“微刺激”,動作雖“微”,但有理、有利、有節,效果已有較好顯現,市場氛圍也隨之有所改善和提振。

  三是在宏觀調控中鮮明地運用供給管理方式和手段,注重區別對待,突出重點,強調結構優化,兼顧一般。在“微刺激”的投資事項上,通過適當對高鐵工程、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項目、農村水利設施項目等作出重點支持,既能對經濟運行產生適當的景氣提升作用,又能改善民生、支持城鄉基礎設施升級並培育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後勁;在財政結構性減稅事項上,特別注重對中小微企業的減稅支持,既有利於鼓勵“草根創業”和民間資本釋放潛力活力,又有助於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在貨幣政策的“定向降准”中,頗具中國特色地把存款準備金率這一總量調節型政策工具加以結構化運用,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等“弱勢”領域。這些都使中國宏觀調控在供給側的有效供給機制得到與需求管理相結合的較好發揮。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