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穩通脹低是收入分配改革上佳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14-07-23 09:26:11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訊/上半年中國經濟在“微刺激”定向發力作用下,初步扭轉了經濟不斷下滑的趨勢,保持了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實現了穩中有進的經濟結構調整目標,創造了經濟轉型升級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前,通過向改革創新要動力,政策牢牢把握住了發展的主動權。贏得經濟趨穩、通脹下行的局面,為實現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創造了有利條件,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上佳環境。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金融學院財稅與公共經濟管理學院統計系副教授溫建寧文章表示,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收入分配改革,抓住“收入翻番”這個關鍵,不僅涉及民眾普遍關心的切身利益訴求,更關係民眾提升自身和家庭收入的願望,是未來消費主導的經濟形態健康運行的基礎。經測算,只要每年收入增長能超過7.1%,就能保證這個收入翻番目標的實現。這也就給GDP的增長提出了底線要求,合理的GDP增長應至少高於7.1%的下線標準。因此,今年上半年GDP逐季度呈現的緩慢攀升態勢,對經濟平穩運行和收入增長做出了很好的注解,有力地增強了居民消費的信心。

  收入的合理性,分配的公平性,既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也是經濟良性運行的信心所在。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居民對物質追求會降低,反而會更注重收入分配形式,對合理分配結構要求更高。過去幾十年的改革,貫徹了發展是硬道理的政策主基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追求推動GDP的高速增長。但收入分配改革顯著滯後,難以匹配經濟發展速度。自2002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雖然增長較快,但增長的軌跡比較奇異,主要還是財產性收入更快增長的貢獻,家庭儲蓄數額持續降低,而家庭部門負債快速增長,形成了一對鮮明怪異的矛盾,削減了經濟進一步增長的潛力。

  文章稱,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思想框架下,過去三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偏重追求效率,大量新創造財富過多流向了少數人,財富向富裕群體的過度積聚與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的現象同生共存,眾多改革發展成果,過多集中於利益群體,成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對收入公平分配的忽視,不但導致了收入增長水平緩慢,長期低於經濟發展水平,還逐漸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居民收入呈現的不平衡性加劇,消費的比重多年來逐年下降,已影響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考察1978年至2012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5年間增長了71.5338倍,同期國民生產總值GDP則增長了142.3631倍,基本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而同期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僅增長53.5876倍,增幅相對較小。這從一個重要側面反映了居民收入增長和社會財富總量增長的不平衡性,也反映了居民消費能力和收入增長的失衡程度。不徹底扭轉這種態勢,不可能破除其對經濟發展的阻礙作用和制約性。因此,回歸本源,從收入分配問題病根入手增加居民收入是解決問題的新路,方為正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