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吳強:蔡英文能否走完“最後一裡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7-29 09:22:23  


 
  台灣內部整體民粹氛圍的高漲,也將是蔡英文提出兩岸新論述時必須要克服的一大障礙之一。三月學運由最初的“反對服貿黑箱,要求實質審查”發展至後來的“退回服貿、重啟談判和兩國論入法”,所表明的已不僅是“馬英九政府”在服貿問題上的溝通能力不足,年輕一代台灣人通過這次學運讓社會看到和體認他們內心的焦慮——包括對未來前途的擔憂以及對大陸的不信任才是學運爆發的深層次內因,學運領導人林飛帆、陳為廷更是公開主張“台獨”,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諸多“紅衛兵”式做法在大跌眼鏡之餘,也不禁令人擔心一個鼓噪民粹、對抗和自我封閉的台灣將如何面對新興崛起的大陸?蔡英文及其領導下的民進黨還能模糊嗎?
 
  蔡英文雖然獲得黨內“共主”地位,但這是各派系平衡、妥協的產物。派系平衡態勢能夠維持多久將取決於蔡英文能否打贏2016年選戰,而她的兩岸論述對於深綠基本教義派來說是否被接受也將是極大考驗。一旦不被認可則必定會影響民進黨內部的團結與和諧,蔡英文本人也將面臨來自黨內的不信任甚至攻訐,如何做到整合黨內共識的同時,又能安撫基本盤不僅考驗蔡英文,而且也攸關民進黨未來的轉型發展。
 
  有希望,但前景並不樂觀
 
  就在本文撰寫之時,蔡英文已在公開場合改用“中方”指稱大陸,同時也表示歡迎大陸官員訪台,在不預設前提的情況下願意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見面,而一向有著很強“獨性”的民進黨籍台南市長賴清德首次“登陸”更是有著重要的指標意義。雖有島內外人士批評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做法只是在為選舉而考量,但結合當下以及未來一年多時間內有可能的發展與演變,筆者認為蔡英文和民進黨的這些緩和至少表明了一種姿態——需要面對過往兩岸政策的偏頗,在正視兩岸關係已有基礎的前提下探尋新路,主動與大陸溝通交流,求同存異,增進共識,逐步消化誤解與分歧。
 
  但問題最為棘手之處在於蔡英文如何處理“台獨黨綱”問題,是否承認“九二共識”這一兩岸交往的基礎,稱呼和身份其實都可調整和變化,關鍵在於蔡英文和民進黨是否已經準備好與大陸接洽,到底要談什麼,而如果還是像賴清德這次訪滬與復旦大學師生座談時所說的“‘台獨’是台灣極大共識”,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要有很大轉變將非常困難,可謂有希望,但前景並不樂觀!

  作者:吳強 來源:共識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