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末分享:曾國藩苦讀十年始展拳腳

http://www.CRNTT.com   2014-08-15 16:32:43  


曾国藩故居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訊/如今社會上流行一個說法,堅持培訓自己一萬個小時,那麼你將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例如以十年為期,三千六百多天,每天拿出三小時學習和培訓,十年下來差不多一萬個小時,那你就很牛了。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還是找個有說服力的人來驗證一下。這個人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的規劃:日日不斷地寫日記、讀書、做筆記

  想要建立一個新的更成熟的知識系統,必須要對原來的知識有一個重新熟悉的過程,也是一個整理概括的過程。曾哥是怎麼做的呢?他在給弟弟的信裡面是這樣規劃的:“餘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原來,曾哥自編纂家訓受挫以來,在1842年的農歷十月初一下定決心,每天堅持學習和訓練,要做的就是三件事:用楷書寫日記;讀十頁史書;記筆記一則。在給弟弟的信裡,他頗為得意地宣布:哥哥我堅持好久了,一天都沒間斷。其實,他從十月一日立志,到二十日寫信,也就堅持了不到三個星期而已。

  這三件事不簡單,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學習訓練過程。寫日記,是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而且用楷書書寫,也是對技巧的一種訓練,因為在當時,寫字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技術。

  記錄成長就是做一本“成長備忘錄”。曾國藩寫日記,千萬別看成是主觀感情之抒發,他作為一個官員,主要是客觀記錄事務和行蹤,比如,今日會見哪些客人,哪些在座,晚上讀了哪本書,讀了哪幾頁……這些都老老實實記著。曾哥已經不是“一棵青葱”了,不可能來記載他對青春的讚美,對人生的迷茫,他寫日記是記錄一個行政官員和學者的成長。當然,偶或也會有些個人感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