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孤鴻林風眠

http://www.CRNTT.com   2014-08-17 11:21:32  


年輕時的林風眠
 
  1919年12月25日,在新式學堂美術課上顯露天分的林風眠踏上輪船,赴法勤工儉學,離開了故鄉傷心之地,從此再沒回來過。

  在巴黎國立美術學院——法國美術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風眠不是個守規矩的“好學生”,他為塞尚、莫奈、馬蒂斯等離經叛道的畫家所傾倒,又在巴黎東方美術館、陶瓷博物館的彩陶、漢畫磚、唐三彩、瓷器花紋上,發現了中國民間藝術的奇特魅力。1924年5月,法國東部舉辦中國美術展,正旅居法國的蔡元培作為重頭嘉賓出席,他被林風眠的《摸索》深深吸引。這幅巨畫四五米長,三米多高,荷馬、但丁、孔子、雨果、托爾斯泰等先哲在灰黑色調的沉鬱氣氛中思考。蔡元培贊嘆畫家的藝術天才,幾次和夫人去林風眠的住所看望他,見他生活清苦還給他三千法郎資助。

  那時的林風眠不僅藝術上初露鋒芒,且新婚燕爾,感情甜蜜,可謂少年得意。可是他與德國妻子羅達結婚沒多久,羅達就在分娩時染上產褥熱,與嬰兒一同夭折。愛妻是為了孩子而死,聯想自己的母親,林風眠被深重的悲傷和宿命感吞噬。

“架”到北平當校長 請齊白石出山

  1925年聖誕節過後,林風眠攜第二任妻子阿麗絲回國。在新加坡中轉上船時,林風眠與徐悲鴻不期而遇。說來也奇,兩人同在巴黎美術學院求學,之前竟從來沒見過面。在學院派的徐悲鴻眼里,林風眠熱衷的塞尚、畢加索都是“欺世盜名”的“禍害”,且兩人一個是官費留學生,一個是勤工儉學的自費生,境遇有明顯落差,不在一個交際圈。徐問林風眠回國什麼打算,林老老實實地說,還在找工作,沒有著落。林風眠哪裡知道,蔡元培已經保薦他為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只是介紹信寄去時他已上了輪船。他們的船剛在上海抵港,就看見岸上大紅條幅寫著:歡迎林校長回國。一名學生擠上船喊著:我們來接林風眠校長,誰是林校長。林風眠連忙躲開,說“我是林風眠,但我不是校長”。年僅26歲的林風眠,就這樣稀里糊塗地被“架”到北京,當了全國最高藝術學府的校長。

  林風眠上任,他請了齊白石任教。那時齊白石雖已65歲,可還未真正成名,是正統國畫家譏笑的“野狐禪”。藝專國畫系教師群起反對,說齊白石這個木匠從前門進來,我們就從後門出去。齊白石也自嘲是個鄉巴佬,不肯到洋學堂教書,但經不住林風眠一次次登門勸駕。林風眠給老人專門備了把藤椅讓他坐著上課,下課親自送他出校門。齊白石握著他的手說:“林校長,我信得過你了。”

  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一年之後,蔣介石發起清黨政變,林風眠的同鄉好友、一同留學歐洲的熊君銳在中山大學被特務殺害。林風眠深受刺激。本來不問政治的他抑制不住憤懣,揮筆畫下了他的名作《人道》,寬幅油畫上充滿鎖鏈、絞架和無數殉難者的形象。他組織學生到民間寫生,了解民間疾苦,舉行北京藝術大會,提出美術是改造社會的利器。這些活動讓北洋政府頗為緊張,教育部長劉哲揚言林風眠是共產黨,向張作霖建議把他抓起來槍斃,幸虧張學良說了句話:林風眠一個畫畫的,沒什麼了不得的,放他一馬吧。一句話的救命之恩,林風眠記了一輩子。1989年,在離世前兩年,林風眠到台北辦畫展,專程去看望了張學良。

  壓力之下,林風眠憤而辭職,南下杭州,其間又畫了《人間》和《痛苦》。1931年,蔣介石攜宋美齡回奉化老家小住,途經杭州,專門到藝專參觀,林風眠陪他看畫。看到《痛苦》時,蔣介石臉色很難看,說“青天白日之下,哪有那麼多痛苦的人?”這是促使林風眠畫風轉折的一個關鍵事件,此後他的作品由灰黑色調轉向明朗色調,寫實轉向寫意,象徵變為表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