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增長的九大潛在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4-08-19 08:33:04  


 
  產業結構升級

  產業結構升級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產業結構調整的高端化不夠,產業競爭力在全球價值鏈中處於低端環節,依然是中國經濟結構性矛盾最為突出的表現之一。

  中國工業以附加值低的重化工業為主,多數行業處於國際分工的低端,工業增加值率遠遠低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國工業大而不強,最集中表現在工業增加值率太低。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體現在工業增加值上,儘管中國目前工業產品種類有500多種,但高檔次、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所占比重不大,導致工業增加值不高,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未來中國需要通過產業升級、提升國際分工地位來提升工業增加值率。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成功與否的基本標誌就是能否顯著提升工業增加值率,這是解決中國工業結構性、素質性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指針。

  基礎設施升級

  世界經濟論壇《2012-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基礎設施質量各項排名均低於美國,全球總排名第69位。

  具體表現在,一是人均用電量仍較低。用電量是反映一個國家能源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指標。2012年中國人均用電量為3660千瓦時,雖已超過中等收入國家及世界的平均水平,但與高收入國家差距十分巨大,不足美國的四分之一;二是交通基礎設施質量仍待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的缺乏,將對中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造成嚴重阻礙,特別是在主要運輸通道上,客貨運輸能力嚴重不足,將影響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中國交通基礎設施規模較大,但人均水平仍較低,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更大。2012年中國公路網密度為44公裡/百平方公裡,好於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但僅為法國的四分之一。鐵路網密度為0.71公裡/百平方公裡,遠低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水平,是歐盟的七分之一,美國的三分之一。三是通信基礎設施仍有加大發展空間。2012年中國互聯網普及率為42.3%,與發達國家80%左右水平相比差距巨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基礎設施從規模上看已經處於世界領先,但從密度與人均水平來看仍然處於世界落後水平,這表明未來中國基礎設施發展和升級的空間仍然巨大,如果及時調整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政策,將開拓全新的增長空間。

  服務業可成為新引擎

  中國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低於發達國家,進一步提升空間較大。儘管中國的經濟增速較快,但中國服務業依然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塊“短板”。從三次產業結構看,2013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0%,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3.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中國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雖然明顯提高,卻遠低於發達國家70%左右的份額,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低10個百分點左右,即便在“金磚國家”中,中國的服務業占比仍然是最低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