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增長的九大潛在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4-08-19 08:33:04  


 
  現代化農業空間巨大

  目前農業的產出與消費處於緊平衡,糧食安全決定農業發展的必要性。糧食供求總體上進入緊平衡時代,未來中國糧食緊平衡可能長期存在。中國糧食需求將呈現出剛性增長態勢。受到人口增長、城鎮化及居民食物消費結構升級,以及糧食用途多元化及工業用糧增多等因素影響,中國糧食需求將長期保持增長態勢。

  農業與科技、信息等現代化因素結合,發展空間擴大。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發達國家為代表的世界農業在既有的現代化成就的基礎上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

  首先,高科技農業得到新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不斷突破與應用,新技術成為現代農業的先導和發展動力。這包括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耕作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等農業高新技術。其次,信息化農業發展迅速。信息及知識越來越成為現代農業生產活動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信息和智力活動對現代農業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信息化的現代農業不僅包括計算機技術,還應包括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技術在農業上普遍而系統應用,其目標都是為實現農業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最後,多功能農業得到發展。相對於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正在向觀賞、休閑、美化等方向擴延,假日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旅遊農業等新型農業形態也迅速發展成為與產品生產並駕齊驅的重要產業。

  環保產業前景廣闊

  中國環保產業近年有了較快發展,但總體上看,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與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一是創新能力不強。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技術開發投入不足。二是政策機制不完善,環保投入仍需提高。雖然近年來財政用於環保的支出逐年增加,但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仍偏低,參照發達國家的情況,中國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至少應達到2%-3%,目前還存在較大差距2012年僅占約1.6%。三是原有環保產業經濟格局已不能適應當今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目前的環保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種類單一,未形成規模經濟,企業普遍小而分散。

  國家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打開了環保產業發展的空間。近年來中國環保法規密集出台,如2004年出台《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防治法》、2008年出台《水污染防治法》,2011年國務院發布《“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等。《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產業確定為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更是凸顯了對環保的重視。環保法規與政策並舉,引導環保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並開啟了中國環保產業的新征程。

  地區間梯度轉移和升級

  依據2012年全國31個盛市、自治區人均GDP的統計數據,全國各地發展水平可分為四個梯隊:第一梯隊,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有6個地區,即天津、北京、上海、江蘇、內蒙古、浙江;第二梯隊,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下、6000美元以上也就是高於6091美元的全國平均水平,有8個地區,即遼寧、廣東、福建、山東、吉林、重慶、湖北、陝西;第三梯隊,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下、4000美元以上,有13個地區;第四梯隊,人均GDP在4000美元以下,有4個地區。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12年不同經濟體人均國民總收入的分組標準,12616美元及以上為高收入經濟體,4086-12615美元為上中等收入經濟體,1036-4085美元為下中等收入經濟體,1035美元及以下為低收入經濟體,中國第一梯隊的地區已達到或接近高收入水平,第二、三梯隊的地區大體處於上中等收入水平,第四梯隊的地區大體處於下中等收入水平。從各地區人均GDP水平的差距看,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在地區間的梯度推移和升級還有很大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