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經得起激進政治的風浪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8-29 09:03:41  


 
  香港激進反對派多年來一直都在搞政治,一些人就是要和中央政府對著幹,就是排斥敵視共產黨,這個事實已經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樣人人皆知。葉健民教授指出這一點,不過就是簡單客串了小女孩那個角色,而張曉明所謂“這篇文章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很受啟發”更是借話說話,光天化日之下明擺著的事,他堂堂中聯辦主任怎麼可能剛剛才看穿?

  此前一直不說,能說也不說,別人都說中央也不說,直到最後攤牌之前才撕破這層窗戶紙,反映北京方面精明和嫻熟的政治操作。據此可推知,中央政府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把香港激進反對派硬拉到政治舞台上與之對決。既然是法治,既然有了基本法,大家如果能在基本法框架之內,通過在法律條文上咬文嚼字達成妥協,當然再好不過。政治不是多好玩的事,尤其是在香港這個經濟屬性遠大於政治屬性、歷史上沒有經歷多少政治風浪的小地方,能避開激烈的政治鬥爭,對各方都好。

激進政治的虛妄

  但激進派的鬥士們顯然不這麼想,雖然他們並沒有多少政治鬥爭經驗,卻一個賽一個大無畏,雖然他們並不明白激進政治的可能後果是什麼,卻一步比一步更激進。所謂“佔中三子”,理論上頭頭是道,以憲制法治學說為根據,以公民社會學說為理念,自認為“佔中”有理,甚至冠之以“讓愛與和平占領中環”的名義,但他們未必真的明白自己的行為正在催生什麼,改變著什麼。

  從最美好的理念、最真實的願望、最動人的情懷出發,決不意味著必然走向最理想的結果;恰恰相反,也許正是由於太過激進和虛妄,就直接陷入最嚴重的危機,導致最可怕的災難。這是自中國百年激進運動中得到的血的教訓。

  想當年,剛滿30歲風華正茂的革命黨人宋教仁,受邀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花了一個晚上將美國和法國兩國憲法糅合在一起,這一“天下神器”即大功告成。論理念,論願望,論情懷,無論哪方面,似乎都無可厚非,直到今天,人們也不能否定其“揖美追歐”的開創性歷史意義。

  然而,此後的歷史眾所周知。這種試圖一步登天的激進,嚴重脫離實際的虛妄,最後導致了什麼樣的後果,無需贅言。可以說,某些帶根本性的後遺症,一百多年後今天的中國,仍在承受之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